沧桑甲子(42)
一九九四年。李晓东苦苦撑着办了两年。心里十分苦闷。那天,李晓东突然看见《湖南日报》上有一则招聘启事。李晓东不知天高地厚、异想天开地希望能去湖南电视台应聘!(她真是天真可笑:她算哪根葱?)李晓东向他们介绍自己初中毕业(真可笑!)现在正办《失学儿童收容所》。还自以为是地写了一些近体诗体材的诗在里面。又附上失学孩子们的集体照。李晓东满以为他电视台能发现她的一点点什么。
也不知是因为什么,湖南电视台居然注意了李晓东。一位叫成娟的女士给李晓东回了信。李晓东发现他们并不是觉得她有干编辑的能力;而是对孩子们有了关注。写过几封书信后,成娟约定春暖花开时一定来李晓东这里采访。李晓东于是向亲朋好友求援,然而都碰了钉子。李晓东无可奈何地暗自着急。人家来了,李晓东起码该给人家一杯清茶!可是,家里除了几十个孩子就是八堵墙壁!
一九九五年四月二十,一台采访车在乡书记的陪同下开到了李晓东家。为主的叫卢斌华,一个风度翩翩的很帅的中年男性知识分子!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乡书记张秋生,刚调到三角塘乡,李晓东也是第一次见乡长。李晓东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把他们让进屋里。
李晓东懵了!成娟怎么没给她来信?怎么办?那天李晓东家里连开水也没有!卢先生见着李晓东家那场合,心里肯定不舒服。卢斌华先生问李晓东:“你收到过成娟的信没有?”
李晓东最近没受到成娟的信,可去年通过几封信。李晓东以为是卢先生问她有没有跟陈娟通过信,就照实说:“收到过。”
卢斌华却以为李晓东收到陈娟最近的信,知道他们要来,故意装穷卖苦,心里老大不高兴。卢斌华把不高兴的心情埋得很深。象征性地问了一些话,听孩子们唱了一首歌。
李晓东叫丈夫借来藕煤生火,很想留他们四个一行在她家家吃中饭。
然而,卢先生带着他的助手迅速地开着车离开了!心里一定带走了天大的不高兴。
第二天,在李晓东这里上学的一个女孩,把成娟给李晓东的信拿来了!那是半个月前就到了的信!被卷在另一个自然村的报纸里!李晓东的肺都气炸了!李晓东的信怎么会到别的自然村去?这个天杀的邮差!
人啊人!你的孩子在李晓东这上学。怎么不把信让李晓东及时看到?
几年来,李晓东坚持只收买统编教材的钱,而且对于孤儿则免费让他上学,一家三个学生又较李晓东这里每生收费标准的五分之一减免,一家四个学生,又全免一个。因此,李晓东这里学生渐渐多了起来。
一九九八年秋天,教育局突然下到李晓东家来突击检查。那时李晓东正忙着开学,上的又是复试班。他们要考察她上课的水平。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李晓东给六年级上了一堂语文课。由他们选的课文《桂林山水》。李晓东的课上得声情并茂,讲的与参考书上不相上下。可他们不知道,李晓东一直都没使用教参!因为她得节省每一分钱。学生们朗读、答问都很积极。那是一篇孩子们还没接触过的课文!他们听完了课,叫李晓东把学生先放回家,同李晓东进行谈话。
那位领头的教育局谭副局长对李晓东说:“我承认你上课水平不错。其所以你有这么高的水平,是因为你在二中上过学。二中是正式学校就能教出这么有水平的学生。可你这里不是正式学校,所以你不能办。”
李晓东说:“我知道你们说什么也不会让我这穷村妇办学。可我办的不是学校!是《失学儿童收容所》!你们不要认为我多收一个学生就减少你们千多元。你们应该到田间、地头去查学生。因为有些家庭连我这里所收的学费也承受不起!我觉得,我干的是助人为乐的事。您们应该支持“
副局长又说;”你没办手续,你的学生将来没有学籍,你等人家毕业了,你把人家往哪里送?长江应该流入东海。千条万条河统统要归大海。”
李晓东说:“我这是塔里木河。不需要流入东海。有些女孩,在我这里都没上到头,没有经济能力再往别的学校送。她们愿意上,我可以带她们到初中。”
谈了个把小时,他们只好走了。临走他们撂下话:你硬是再要办,到教育局来办手续。
九月八号,李晓东真的走到教育局。可是,诺大的教育局,李晓东没找到一个领导。这年月,谁肯搭理一个身无分文满身汗臭的农妇?李晓东真是异想天开!只得灰溜溜地回到家。
李晓东回到家里,只有继续苦苦撑着。撑到2007年。从87年到07年,三角塘文教工作人员和石岭中心校的老师,每年都要来李晓东家“打黑”。
值得欣慰的是,李晓东一对外孙儿女在李晓东这上到初中毕业再到城里上高中,姊弟俩都考上了大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