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沧桑甲子(30)

(2015-12-02 18:06:12)
标签:

文化

            沧桑甲子(30

                   30、无奈的选择(下)

李晓东背着没有多重分量的女儿赤脚走在滚烫的砂石公路上。内心的煎熬并不亚于脚板受的苦痛。如果有学让她杨莹上,自己这个时候还在读大二。而现在,她竟然是一个连饭也糊不上口的要去打秋风的农村妇女!耻辱占据着她的心灵,折磨着着她瘦弱的身躯。

向午时分,在双安地段公路边的一户人家门前,她解下女儿歇息。向房东讨了碗水喝。

女房东正准备给在地里的男人送饭。晓东的女儿常红见了人家提着的饭篮子,拍着小手叫着:“饭饭!饭饭!”

女房东见小女孩干廋的模样,忙把盛饭的篮子放到桌上,赶紧从里屋盛了一海碗饭出来。饭上面有一些辣椒和小鱼干。女房东把饭递給晓东:“喂给孩子吃吧!吃完把碗放在桌上。”

女房东对里屋喊道:“娘,您到外头来一下,我送饭给您儿子去了。他在冲里车水。”

老太出来,看着晓东母女吃过饭,目送娘两向荫田方向走去。

离荫田还有两里多路,天就黑下来。晓东只得到路边的独户人家借宿。

晓东记得,去年丈夫去杨家州买薯渣充饥,也是在他们家过的夜。这家夫妻俩都是慷慨人。那天晓东还在他们家吃过晚饭呢。

男女主人正在收拾屋子准备吃晚饭。见到晓东抱着个骨廋如柴的女孩,十分惊讶且同情。

女主人:“你这女儿多大了?怎么这么小?”

李晓东:“一岁半了。还不会走路。没脚劲。”

男主人:“你这是要抱着她去哪里?”

李晓东:“找我堂姐。去她那打打秋风。大哥,说实话,我连买车票的钱都没有。我有五尺布票卖给你,你给我一点钱好吗?另外,今晚上仍然住你家,行吗?”

女主人:“反正是夏天,又不要被窝,好说。”

男主人:“没事。先跟我们吃晚饭吧。”

女主人:“我煎个蛋蛋给这女孩下饭吧!她肯定不吃辣椒。”

吃饭的时候,男主人给她讲了他们家几年前的一件事。

那天刚天黑,一个高大的男人到他家讨水喝。那个男人后来向房东夫妇说:“你夫妇行行好。我今天赶了一天路觉得好累,想在你们家住一晚。”

房东夫妇把堂屋让给他住。堂屋有一大箩麦子,有几十斤压好的面条,当然有个床铺。那高个子千恩万谢地睡在了堂屋里。

第二天天微亮时,房东来叫高个子起床。哪知大门大开,面机、面条、麦子和床上的被子都不见了!

听着这个故事,晓东对房东笑笑:“大哥,我总不会是那样的人吧?”

女房东:“你别多心。这世上什么样的人都有。我们住在路边帮过不少人,可有些人确实太坏了。防不胜防呀!”

男房东:“听你讲话,可以猜出来你是个读书人。我们也同情你遇到不好的环境。没人带小孩出不了工,没工分就没多少粮,当然生活困难。你那布票留着给孩子买布,我给你一块五毛钱车费。明天你到灶市搭火车到高亭司。”

李晓东:“那怎么好意思?让我们白吃白住还送车费。”

男房东:“支援和友谊比什么都重要。大家不都在学雷锋吗?”

第二天一大早,晓东就背着女儿向灶市方向出发。在南京桥,晓东母女又蹇留一个晚上,跟一个老奶奶住了一晚。天不亮就往火车站赶。

在灶市的耒阳火车站花八角钱买了一张火车票上了火车。中午时分就到了三中。一打听,堂姐李彦和姐夫尹兴伟被调到龙型市乡下中学了!赤着脚背着女儿移动了几百里,等来的是投亲不遇!眼泪不由得像断了线的珠子从眼眶里奔泻出来。

恰好一位姓屈的老师看见,他叫住已经走出三中的母女,问:“你是来找谁?”李晓东:“我找堂姐李彦。我六五年来过她这儿。”

屈老师:“哦!我记起来了!你跟李彦有点像。真不敢设想,你那时还是个中学生。这样好不好?你写个东西,现在讲阶级路线,我们也不好不调查。”

李晓东接过纸笔,心里犯难了,写什么呢?

屈老师:“你就签个籍贯、地址也行。”

李晓东在纸上写上:常宁县三塘公社千家大队李晓东;娘家:常宁县曲潭公社回江大队。把纸和笔交给屈老师。

屈老师叹了口气:“你的字写的不错。你真真是可惜了。”

李晓东跟屈老师折回三中,找到黄老师,说:“黄老师,李彦的妹妹来找她。你还记不记得李彦的妹妹的模样?这位说她就是李彦的妹妹。”

黄老师:“记得!记得!变了样,那时候她歌唱得很好。”

屈老师:“我去给她买张去龙型市的车票。你去端一碗饭给她。两碗吧。”

黄老师端了饭回来,晓东也就忍着羞吃了那天的第一顿饭。

到了龙型市,李彦并不太欢迎。是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她要接待的是一个连鞋子也没穿的乞丐妹妹!姊妹没啥话可聊。晚上洗脚时,李彦找了双有点破旧的黑力士鞋给晓东穿。晓东的伯母那时正住女儿李彦家。跟晓东也没什么聊。

那个地主出身的姐夫被撤了校长,有时还得挨斗。晓东很同情他——可有什么用?晓东看的出来,姐夫丝毫没有卑视他的意思,只不过姐夫自己心中的压力山大。

住了三四天,晓东提出要回家。李彦也不挽留。尹兴伟对李彦说:“李彦,你多给晓东点粮票吧!”

李彦给了晓东五斤粮票十元钱,说;“你来的时候,是屈老师花三元多近四元钱买的车票,到时我们要还人家的,不还不像话。”

伯母说:“你到家时给两元钱给你爸爸吧!”

啊!这十元钱!坐车到高亭司要三元八,高亭司到耒阳站要八角!耒阳到常宁还有百多里!晓东真后悔来找这个堂姐!

好在回来的路上见到早稻已近黄熟,心里稍微宽松点。

晓东在路上只花了四元路费。回来真给了爸爸两元钱。那一路忍饥挨饿的滋味没法说。

回到家里。虽说新粮还未发,但不久前生产队分到几十斤稻谷。廖福元留着没碾。这一向就赖在瞎眼老娘那吃饭。这谷子要留给晓东母女回来才碾。说不出的滋味在晓东心里翻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高世迎画五
后一篇:读高世迎画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