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甲子(十一)
(2015-11-09 13:31:36)
标签:
文化 |
小东跟着李桂花和弟弟在千家卫生院生活到六零年公历七月份。在医院期间,李桂花还在医院旁边的空地上种了辣椒、茄子、豆角之类的蔬菜。母子三的粮食是从江南生产队食堂称回来的米。三母子大约每天两斤。其时,小东九岁半、小全三岁多点点。三个人两斤米一天不够吃。李桂花就常常把豆角和南瓜之类搀在饭里。晚上李桂花常常不吃,只让女儿儿子吃。小东很懂事,看到娘不吃,她就把自己碗里的一半分出来给娘吃。只有小全不管那么多,常常吃了自己碗里的,还要盯着姐姐匀给妈妈的那一点点。往往李桂花也就无奈地把小东匀出的那点饭给了小全。
卫生院的屋后是一座小山,山上长满了不知名的不大不小的各种树木。星期天时,小东就带着弟弟到山上去拾柴禾。有一天,小东在山上见到一大片南瓜藤,老的嫩的南瓜都露在外面。经常吃不饱的小东见到南瓜高兴极了。小东选了一个好看的老南瓜摘下来,用柴草包住,抱到自己住的屋子,瞒着李桂花偷偷地放在床底下。因为让李桂花知道了是要挨打的。
到了星期天,李桂花去农民家接生去了(当然小全也带去了),小东把南瓜煮了一半,三餐连着吃。剩下的一半给了卫生院的张医生家。张医生的儿子李国升跟小东同学。
第二天到学校,小东到老师办公室去拿全班的作业本,才走到门口,听到有人说话。
李国升:“、、、、、、她昨天在老屋山生产队的山上偷了一个大南瓜!”
朱贤佐校长:“不要乱说!影响不好。”
李国升:“我没乱说!她还给了我家一边瓜。我妈昨天煮吃了。好吃呢。”
朱贤佐校长:“那更不能说了!您吃了她偷的南瓜,人家也会说你是坐享其成的贼。就是自己不动手、不出力还分东西的贼!懂吗?别跟其他人说这事。”
李国升:“我懂了。以后不说了。她跟我扯皮我也不说她。”
我在门外喊了声:“报告!”
朱校长应了声:“进来!”
门开了,李国升一溜烟跑了出去。李小东红着脸走了进去。
朱校长看李小东红着脸,知道李小东听到他和李国升的谈话了,微笑着望着李小东。
朱校长:“李小东。暂时别走。我跟你说几句话。你是个学习很好的女孩。只要好好学习将来很有前途。不要去干一些没多大意思的事影响自己。”
李小东:“老师!我晓得了!偷东西不光彩!您跟李国升的话我都听到了!”
朱校长笑了,说:“好孩子,响鼓不用重锤敲。大道理不要我多说了。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需要管住自己。”
李小东:“谢谢老师!今生我再也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要不是朱校长镇住李国升,也许李小东在那小学阶段就被同学叫贼婆子了。
一九六零年公历七月份,千家卫生院撤销。李桂花被安排到千家大队何家湾的经济组当十几个农民的炊事员。这十几个农民是专门为大队种植蔬菜的,他们的单位叫“经济组”。
她一家三母子被安排跟房东的瞎眼岳母住一个房间。李桂花的烹调技术可以,但她是个不苟言笑的不太漂亮的正值不惑之年的女子,生活的辗转流离使她总沉着脸。因此,经济组长总不乐意面对她。听邻居夏四娘说,这个组长和夏四娘的弟媳刘氏有一腿。
那个年月,不到过年是沾不到荤腥的。小东的爸爸虽然有工资,但薪水微薄。所以一家也不可能有太好的生活。经济组蔬菜充足,加之李桂花烹调技术好,小东觉得比在食堂和医院生活都好。她跟夏四娘的女儿夏淑媛是同学。而且玩得好。因为这个大李小东四五岁的夏淑媛总要抄一抄李小东的作业。
在生产队出工比在经济组当炊事员当然要累得多。房东刘氏总想挤走李桂花好让她取而代之。经常找借口跟李桂花闹别扭。往往总是夏四娘帮着调解。
冬至快到了,附近的谭家湾有家人家宰了只羊,羊肉三元一斤。李桂花也去买了一斤。小东长到快十岁,还从未吃过羊肉。闹着要妈妈作给她吃。李桂花却说:“宁肯怠慢客,也不怠慢节。还差两天冬至了!冬至再吃。”
等到冬至,打开没上锁的柜子一看:羊肉没有了!碗还在!
李桂花又检查一下衣物,发现给小东买的一双雨鞋也没了!小东脚上的雨鞋是57年冬天用李时中的工资买的!虽穿了三年多,但小东脚步轻却还没破。这双新雨鞋李桂花准备让小东生日那天穿。可小东的生日却在阴历十一月十三!再看看米坛子,从老屋山带来的节约出来的三斤米,后来跟经济组长换过的三斤米也不见了!
这屋子没别人能进,虽然没上锁,但瞎老婆子整天呆在里面,谁赶进去翻东西?!
李桂花把这事报到大队部。大队派李国华秘书来处理。
李国华把李桂花和瞎眼婆子都叫到房东堂屋里,邀请夏四娘和经济组一个老汉参加。
小东很机灵,趁大人们在叙事时,跑到瞎眼婆婆床底下,在一个陶罐里一摸,里面有米!
小东抱起那个陶罐来到堂屋:“娘娘!这里有米!”
大人正在争辩偷与没偷的说辞,见到小东的陶罐,李秘书心里有了主意。
李秘书:“李桂花,你说你的米是早稻米还是晚稻米?”
李桂花:“晚稻米!有红色的米粒在里面。”
李秘书:“有多少?”
李桂花:“三斤。那天跟组长换过。我怕我的米放久了就跟组长换了新推出的米。我想留着过年加餐。”
经济组长也不好不认账说:“那就把这米称一称!”
李秘书叫李桂花找来经济组的秤,当着大家的面把陶罐里的米倒出来一称;:不多不少刚好三斤。况且,陶罐里面确实是杂有红米粒的晚稻米!
老瞎眼婆婆没有话说,只得承认:羊肉她早吃了!雨鞋也送人了。
李秘书对李桂花说:“老李,雨鞋嘛,大队给你一张鞋票,钱你就自己出去买。羊肉吃了也吃了,别计较了。至于米,是你的你拿回去。”
刘氏假意骂了瞎眼婆婆一顿。
李桂花虽然舍不得那双雨鞋和心痛那没来得及给子女吃的羊肉,但因为让人们看清了事实,也就不计较了。
到了一九六零年阴历十二月中旬末,经济组也撤散了,人员都回到各自的居住地。李桂花跟李时中一商量,索性带着一双儿女回到老家曲潭公社回江村, 住到被挖了一个大方洞的老房子里,那是他们家的祖屋。落户上街生产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