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一群人大都七岁才上学。特别是在乡下,吃过早饭才慢停停地跑进学校。紧急慢赶地上完四节课就放学。下午回到家,还得帮生产队扯猪草或是割牛草。哪里像现在这般孩子除了读书还是读书!有钱人家的孩子,更是除了这个培训班又进那个培训班。孩子们越训越机械了。
记得小时候,我最爱缠着老婆婆、老公公讲或是打谜语给我们猜。要是逢上雨天,那就是绝佳时机。吃过中饭,雨淅沥淅沥下着。父母们忙着家里的事,老婆婆们也没闲着,我们就借给她们穿针的当儿,求着她们打谜语让我们猜。老奶奶们一边缝补着自己的衣裳,一边笑眯眯的说给我们听。
我的二伯母虽是光绪年间出生的人,但是个很爱小孩的乐天派。她永远有许多让孩子们猜不出的谜语和民间故事。
有一天,二伯母又叫我穿针,她没等我求她,便出了个谜语:“绿丝线,吊绿球,我在树上多风流。五个差人拿住我,撕了我,扯了我,眯着眼睛笑死我。晓东,你猜吧。”
我的同伴们想了一会儿,纷纷求她:“二奶奶,您告诉我们吧!实在想不出!告诉我们吧!”
二伯母说:“猜出来以后我就再出给你们猜。不然的话,我就永远不出谜语了。也不讲故事了。”
我说:“二伯母,您不要说。我一定猜出来。”
我眼前一亮,见伯母桌子底下正躺着几块新鲜的橙子皮,答案有了!我高兴地说:“您刚才讲的谜语是橙子!橙子长在树上不是像个绿球?五个指头摘它下来,剥开了吃着有点酸不要眯眼睛?”
二伯母笑了:“三块板子拼座仓,只装米来不装糠!”
我家里昨天正好收了荞麦回家。跟我玩的小朋友有比我大的也有小我一两岁的。我那时正读小学三年级,已经领略过来自小朋友们之间的妒忌的味道。所以我没立刻说出答案。
最后,姐妹们央求我:“东东,还是你快想出来吧!”
在他们冥思苦想时,我跑回去抓了一把荞麦来,亮给大家看。
我说:“二伯母,是不是荞麦?”
二伯母笑了:“是是是!今天不讲了,留着以后你们帮我穿针时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