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语学习,盖兆泉提醒大家一定要区分学得和习得这两个概念。学得,就是以语言形式为学习的核心,有意识地学习一种语言,比如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等。习得,是指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就像小孩学习母语一样。她认为,学得固然也重要,但习得才是最适合儿童的语言学习方法。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她写的儿子5-11岁学习英语的路线图。仔细看看,还是蛮有意思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下,是不是她的这种路径有参考价值。
5岁开始学英语,在家看英文书和动画片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3.jpg
6岁,在原先的基础上,增加了裸听,并开始自主阅读。虽然上公立小学,但在家通过动画片接触英语环境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4.jpg
7岁,开始大量听故事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5.jpg
8岁,听中高级章节书,免修公立小学英语课,利用课堂时间读英文小说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6.jpg
9岁,仍旧是大量的听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7.jpg
10岁,开始听读和写作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8.jpg
11岁,去美国上小学,听读内容更加丰富
http://photocdn.sohu.com/20150911/mp31490254_1441957177518_9.jpg
===========
写给家长的亲子英文指导书!
这是我为大家规划的英语牛孩培养路线:
10年(3-12岁规划图)
先说为什么是10年。我认为任何特长都得有10年的功夫,才能练就。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深炼是必须的。所以,要有一个长远的规划,要有坚持的决心和执行力。
启蒙阶段3-5岁
看动画,听读物,简单说;积累3000听力词汇量
扫盲阶段6岁
学习phonics,朗读phonics
reader
全面发展阶段7-9岁
学一套综合教材;读分级读物、桥梁书;听读初中级章节书
提高阶段10-12岁
在培训班提高精读、口语和写作;看电影;听读高级章节书;考FCE
和娃去逛书店,意外看到这本书。觉得不错,推荐给大家~
以下部分摘自书中第2页-第4页内容:
英语“学”、“习”大不同:区分学得和习得
同样是在国内学了5年的英语,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孩子达到的不同程度:
8岁男孩,3岁起跟随外教学习英语。家长并不精通英语,但是为豆豆提供了大量的视听材料和原版书籍。豆豆酷爱阅读,进步神速,8岁时英语已经达到了CAE(剑桥通用五级的第四级)程度。英语阅读水平达到美国本土8年级水平,在阅读方面超越99%的美国孩子。令人惊叹。
11岁的北京男孩,从1年级开始学英语,主要跟随机构学习剑桥课程,刻苦用功,坚持不懈,在5年级通过了难度很大的FCE(剑桥通用五级的第三级)考试,被重点中学录取。天一的中文阅读很强势,阅读量很大,而英语阅读量较小。剧他妈妈说,天一由于一直学习应试英语,考试行,说和写这些输出能力就不太行了。
13岁男孩,3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家长一直给报课外班,学《新概念英语》第二册,没有间断过学习。龙龙忙于应付小升初和上初中后的各种课外班,没工夫听英语,也没工夫读英文书。学了5年后,看不懂像《小乌龟学美语》这样的儿童动画片,也无法阅读英文章节小说。
乐乐,家住某二线城市的12岁男孩,2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家长重视英语,一直给他报课外班,但由于当地小升初压力不大,课外班的学习速度十分缓慢,学了4年只重听说的儿童英语后,终于在第5年,开始学《新概念英语》的第一册。
这4个男孩都属于学校里的好学生,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在智商方面没有太大的差异。然而由于走了不同的学习路线,5年后的英语学习成果迥异。用表格总结一下4个孩子的水平差别:
听说水平
读写水平
豆豆
能够流利交流
超越美国同龄人,8岁达到美国8年级水平
天一
能够进行基本的交际
阅读落后美国同龄孩子两年左右
龙龙
听说不行
只能读分级读物,水平相当于美国小学1年级
乐乐
只会课本里的句型
只有美国学前班(K)水平
用表格总结一下4个孩子学习方式的差别:
课外班
在家
豆豆
跟随外教学习
看英文动画片,大量阅读
天一
跟中教学习剑桥课程
课外英文阅读量比较小
龙龙
学《新概念英语》
几乎没有课外听读
乐乐
学《Go
Go学英语》和《新概念英语》
没有课外听读
如果我们深入分析这些孩子的学习方式,不难看出造成他们巨大差别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里开展的听和读上。课外的听和读属于“习得”。有没有“习得”,是问题的关键。
现在让我们来学习一个重要的理论,区别一下两个概念:“学得”与“习得”。
“学得”(learning),就是有意识地学习和研究一种语言。比如,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和“情景法”,学习的核心是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学教材,背单词,学语法,是典型的“学得”。
“习得”(acquisition),指通过大量接触和使用,潜移默化地学会一种语言。比如,小孩获得母语能力,是一个自然而然的潜意识过程,并没有经过刻意的、按部就班的学习,这一过程就是“习得”。
第一个孩子豆豆,从小跟随外教学习,大量听(家庭里看动画片),大量读(家庭里自由自主阅读),沉浸在一个英语小环境里,属于长时间的“习得”。虽然他从没有背过单词,也没有学过语法,但他靠“习得”达到了相当高的语言水平。而第四个孩子乐乐呢,从始至终只有在课堂上的“学得”,“习得”完全没有。加上“学得”的质量也不太高(师资和课堂设计问题),所以他的水平就最弱。
我们不难看出,中国孩子英语学得好不好,关键就在于有没有“习得”,有多少“习得”的成分。因为“学得”通常指有意识的课堂学习,这意味着孩子的年龄越小,无意识的“习得”就越重要。
区别“学得”与“习得”,对于中国人学习外语来说有重大的意义。它如同明镜高悬,可以看清和判断各种教学法的利弊;它又如同一个指南针,可以用来指明孩子的英语学习之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