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遇灾--《道西游》第六十二篇
(2017-10-22 11:03:33)
标签:
国学文化 |
分类: 道西游 |
道西游第六十二篇城里遇灾
这里讲的,是孙悟空这个心在和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做心计上的较量。最聪明的是谁呢?是未来,因为未来还没有发生,很多东西具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就可以有思考的余地。过去和现在是已经成型的,会有受制的状态。
我们看一个细节,悟空化作勾司人从八戒身上搜出四钱六分银子,是不是八戒不应该有这个钱,悟空是这么认为的。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取经到最后,阿难和迦叶还要了人事。所以其实这是孙悟空的心的困扰,他觉得不该有这个钱,实际上取经也需要人事。所以我们不要去拧着自己去做,怎么叫拧自己去做?我们简单区分下。说话的时候,如果你是用一种很硬的状态说出来,别着别人的劲也别着自己的劲;如果我们是很软的状态,用词也是慈爱的,对方爱听我们也爱听。
我们看一下道德经第六十二章和这一难的关系。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我们先看下书本的解释。“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
比如两个朋友,因为什么结的缘?可能因为一场电影,或是一本书,那么这场电影和这本书就是两个人中间的道。这时候好好去保护好对于这场电影以及这本书的认知,就是保护好这条道。我们都知道多个朋友多条路,其实这本书和这个电影,相当于就是一种信仰,重视它之后,就是真实的道。
道是无所不包的,孙悟空现在相当于他们仨的那条道,因为他们是怕他的状态。如果大鹏不精心算计的话,他们仨是没什么危险的。就是因为他精于算计,后面必然会被悟空所降服。
这期间,悟空也有很大转变,搁以前悟空肯定和他们打的死去活来,而这次悟空居然是用智慧,先是钻进了大大王的肚子里面,其实已经有饶过他们的心了。换句话讲,孙悟空从这一难开始真正地进行一种转变,他开始有了慈悲。这难一开始,悟空打死小钻风的时候,已经有了悔意,也就是说,到了狮驼岭这一难,悟空具备慈悲心。
大鹏使计谋又把唐僧抓了进去,那这时候孙悟空还能不能去忍,这个我们需要等待下一难才见分晓。
这一篇我们总结一下。用美好的言辞换来别人的尊重,这是道德经这一章的智慧。如果两个人的结缘是因为某件事物,那就保护好这件事物,这件事物就是两人的缘分。
人如此,事也如此。当我们决定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就是因为中间有一个人触动我们去做这些事情。当我们对这个人恭敬的时候,这个事情也会做得非常顺利,因为这个人就是你和这个世界连通的道。做这件事情不尊重这个人的时候,我们以为能做很好,其实已经脱离了道的状态,这时候即使做,会做得很困难,不会太好。
这一章的智慧分享到这里,唐僧他们又会遇上什么困难,敬请期待下一难。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六十二章
[原文]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译文]
“道”是荫庇万物之所,善良之人珍贵它,不善的人也要保持它。需要的时候还要求它庇护。美好的言辞可以换来别人对你的尊重;良好的行为可以见重于人。不善的人怎能舍弃它呢?所以在天子即位、设置三公的时候,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还不如把这个“道”进献给他们。自古以来,人们所以把“道”看得这样宝贵,不正是由于求它庇护一定可以得到满足;犯了罪过,也可得到它的宽恕吗?就因为这个,天下人才如此珍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