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最强大脑曹全全
最强大脑曹全全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905
  • 关注人气: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困天神--《道西游》第五十四篇

(2017-10-08 22:17:08)
标签:

国学

文化

分类: 道西游

道西游第五十四篇困天神


话说行者被妖精用金铙扣在里面不得逃生急念咒拘得五方揭谛等众神到金铙外,向他们说明原由。揭谛闻言,留他们保护唐僧,自己去见玉帝,玉帝传旨叫二十八宿星辰去降妖。亢金龙用角尖拱进金铙,任其变化大小,金铙也随之变化,无缝无隙,不得逃生,行者叫亢金龙忍痛,他拔毫毛变作钢钻,在角尖上钻个小孔,藏在里面随星宿扯角而出,把金铙打得粉碎。

再战,又被妖精用旧白布搭包装将去,逃出后又去南赡部洲武当山找荡魔天尊,天尊因玉帝见罪,派龟、蛇二将和五大神龙帮大圣降妖,不料又被妖精一搭包把龙神、龟、蛇装了去。大圣又去南瞻部洲盱眙山玭城找大圣国师王菩萨助力,国师王小张太子领四将帮大圣降妖,被妖精一搭包装了进去。大圣正凄惨之时,忽见一朵彩云坠地,原来是弥勒佛,告知此妖是他面前司磬的一个黄眉童儿,趁他赴元始天尊会,偷了他的后天袋子和敲磬的槌儿在此作怪。弥勒佛叫行者变作一个大西瓜,自己变一种瓜者,让行者与之索战,许败不许胜,诱骗妖精吃了西瓜行者在他肚子里施威,随即佛祖收伏了妖精装在袋中,找到碎金铙,吹口仙气念声咒,复得金铙,别了行者架祥云径转极乐世界。行者急救出师父与众神,放一把火把小雷音寺烧为灰烬。

 这一在西游记当中演的是非常精彩,我们都知道弥勒佛祖是未来佛,你不认可现在这颗心,你的未来就会有诸多的阻挠就像弥勒佛祖说了许败不许,其实我们要去做的就是认可当下这颗心。如果你不认可当下这个心,请了中天神佛过来仍然不管用,只有未来才能帮助你

我们也是一样的,最开始的时候需要去做过去的事,中间的时候做现在的事情,当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要去做未来的事情了如果你不认可当下这颗心的话,那么当下这颗心其实还死守着过去你会遇上很多困难,你请了诸天神佛来多少人都过不去。

现在我们道德经第54章以及跟这一难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第五十四章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我偏方看一下书本解释。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我们想一下我们分析事情的时候,大多数是以的状态去分析的,分析别人家情况时候也是以我家的状态为参照举一个简单例子,如果说我们的家非常祥和,你去别人家看到一丝争吵,可能都看不过去如果我们家天天过的是雷鸣般的生活,你看到别人的一定是很幸福的同样的,当我们去到外地的时候,我们自己也会用我们的城市和这个城市做比较我们到国外也会用我们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做比较

来讲,子孙以祭祀不祭祀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我们祭祀是不忘祖先体现,也是的体现。

怎样对得起未来的这颗心?我们先要知道唐僧的这一是必须要经过的,也就是说在这一当中,他还需要和孙悟空去磨合

怪为什么化作小雷音寺骗唐僧,而没有像其他妖怪占山头唐僧,就是因为唐僧的心中有见佛拜佛、见塔扫塔的念,这就是让破除这个念换句话讲,我们要把过去放下什么叫把过去放下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成三个人,你把过去放下就是你把它先放下,让它自由了过去的你自由了,现在你就自由了现在你自由了,未来的你就会处于不败的状态

很多人放不下过去。有人说我付出这么多努力,我怎么能去放下过去呢?如果你放不下过去,就会像唐僧一样在这里停滞不前,同时你还会把你的心用金扣住你做事的时候会发现更加停滞不前过去你付出这么多努力,其实已经是过去了,过去已经成功了。你现在去做的事现在已经成功你现在要做的事,让你的未来去成功

人不可避免的三项就是过去现在和未来,如果你过去和现在已经做得很成功了,那么恭喜你你只需要后面把未来去做好就可以了。我们照自身,看看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是不是可以放下它;有什么还要修正的,去修正。当真正放下以后我们就好好做好当下事情做好当下事情,也是在去做好未来的事情这难当中相信唐僧和孙悟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那么他们后面会怎么样呢?我们继续欣赏下一难。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原文]

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