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火焰山高(一借芭蕉扇)--《道西游》第四十八篇

(2017-09-18 11:46:50)
标签:

国学

文化

分类: 道西游

道西游第四十八篇火焰山高(一借芭蕉扇)


 

话说如来收伏了六耳猕猴,师徒同行一路向西,渐觉热气蒸人。一打听才知,前方乃是八百里火焰山,须到芭蕉洞找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这扇一煽息火,二煽生风,三煽下雨。铁扇公主乃是牛魔王之妻、红孩儿之母只因此前孙悟空请观音菩萨收伏红孩儿做了观音的善财童子不得自由,与父母少见离多记恨孙悟空。

孙悟空第一次去借扇,铁扇公主斗不过悟空,拿扇子一煽,把行者煽得滚了一夜,直到天明,方才落在小须弥山,也就是此前灵吉菩萨降黄风怪助悟空救唐僧之处。于是悟空寻到灵吉菩萨之处备说前言,灵吉给他一粒“定风丹”。于是悟空返回芭蕉洞与铁扇公主争斗,公主又用扇子煽他,悟空丝不动,铁扇公主收了宝贝,转入洞中不出。行者变作虫从门钻进洞里,飞在茶沫之下,被公主渴下肚子,大圣在公主肚里乱蹬,疼得公主求饶,把假扇借悟空。师徒一路西行,及至火焰山处,悟空拿出扇子一煽火光烘烘,二煽火气愈盛,三煽火头飞有千丈之高。这才知道上当受骗。

我们看,还是之前红孩儿那一难留的根儿,一会儿叔叔出来,一会儿铁扇公主出来,这个事儿一直没过。之前红孩儿是怎么出现的,当时讲是智慧出来了,就是文殊菩萨的狮子变作假的唐僧,就是此前被魔化身的故事。

火焰山怎么来的?看过电视剧的朋友都知道,是孙悟空种下的。当年大圣踢倒了太上老君的八卦炉,种下了火焰山。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一下,此前各难,一直是唐僧的心的化现,到这里,开始孙悟空心之所化,他以前所做事儿,到现在遇上了相应的一种困难。

此前的六耳猕猴出来以后,唐僧应该也知道自己是存在问题的。那么唐僧既然知道存在问题,他更多的选择放下,也不得不放下。妖怪能放下,菩萨能放下,人也能放下了。那后面修炼更多的是孙悟空红,孙悟空是心的状态,心已经生出善念恶念,心已经活了。心活了以后,就要以心的内容去体现了。

就像很多人是一样的,以前做过这些事情,做的这些事情对于以后有没有帮助呢,其实只要去看他是不是能放下。现在我们看一下对应的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我们先看一下书本的译文。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为学日益”,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学的越多我们欲望也就越多,为道日损求道的人,欲望是一天一天减少。当去追求内在的道,找到自己内在本身的东西的时候,有些东西慢慢就会减少,看似无欲无求的状态。最后告诉大家,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减少又减少,到最后无为的境地,“无为而无不为,”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

好,我们现在就看到这儿。我们很多人一直在追求一种无为的状态。以为无为就是不去做,其实我们可以试验一下,你坐在那儿,十秒钟,什么都不做不想,你能做到吗,肯定做不到。城市生活的人,静下来一两个小时都很难,即便是静下来,也都是看电视、玩手机,等等,会感觉每天都会过得非常累,因为一直是在运动过程中。都在“动”中,而没有“静”。

静,不是没事儿做。我们看火焰山这一难,就是孙悟空当年种下的因,现在去承担这个果。过了通天河以后,五万四千里,告诉大家的就是,你要把以前所做的弥补一下,弥补完之后你才能去继续。

那么他种下的因,肯定还得是他去做,孙大圣是最厉害的吗,别人也做不了。因为之前红孩儿这一难有点小问题,借芭蕉扇时才产生了这些大问题,上当受骗了。像我们的人生,也会上当受骗。

上当受骗是什么状态,就像火焰山这一难是一样的,火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当受骗的时候呢,你越煽这火就越大。为什么会受骗,其实就是当年种下这个因。可是这事儿,是因为太上老君主动请缨想把他炼成丹,为什么把他炼成丹呢?是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吃了他的仙丹。所以说,冤冤相报何时了。

现在开始了,讲的更多的是一种放下。让唐僧放下,让孙悟空放下。那么他们能不能顺利过火焰山呢,这难没有讲,我们会从下一难找寻答案。我们可以再去分析一下,这一难到底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当年种下的所有的因,在你后面经历的时候,都会有相应的果出现。唯独只有去克服才能通过。很多事情,当经历到一半的时候,后一半儿,是在去除前一半儿的事情。十万八千里,先经历五万四千里,五加四是九,是一个极数,最大的一个数字,这时候就到了一个根本了。再去弥补以前的过失,就离成功不远了。所以说,当我们发现,为什么我现在做事,好像是在弥补以前的事情呢,当你发现这点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离真正的成功不远了。好,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

[原文]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译文]

求学的人,其情欲文饰一天比一天增加;求道的人,其情欲文饰则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又减少,到最后以至于“无为”的境地。如果能够做到无为,即不妄为,任何事情都可以有所作为。治理国家的人,要经常以不骚扰人民为治国之本,如果经常以繁苛之政扰害民众,那就不配治理国家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