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再贬心猿--最强大脑曹全全《道西游》第四十六篇

(2017-09-15 12:58:10)
标签:

国学

文化

分类: 道西游

    

我们继续西游记第四十六难,再贬心猿。

孙悟空请昴日星官降伏了妖精,从琵琶洞救出唐僧,师徒一路西行。八戒卖弄想叫白龙马快走,马不听他言。孙悟空把金箍棒幌一幌,那马如飞似箭,唐僧挽不住缰绳,走出几十里才慢下来。忽然从路旁闪出三十多人拦住去路把唐僧吊在树上,大圣等赶上后救下唐僧,等唐僧走远,他把两个为头的打死,被师父埋怨了一顿

师徒继续前行,又遇这伙强盗一路杀,吓得唐僧没了主意,孙悟空拿出铁棒一路打杀,把这伙强盗全杀光唐僧一看,念起紧箍咒来,疼的大圣满地打滚,三藏道:“屡次劝你,更无一毫善念,要你何为!快走!快走!”行者怕再念,架云空中,欲回花果山,恐被见笑欲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思前想后,还是去见师父,径至三藏马前道:“师父,恕弟子这遭!向后再不敢行凶,受师父教诲。”唐僧见了,又念了二十余遍咒,把个大圣疼得死去活来。大圣无奈,随即架云到了东洋大海寻找观音菩萨。

我们从上得知唐僧,他唯一过不去的,其实是人这一关,这一直接化现的就是人。在之前两难是女儿国的国王是女人一难强盗,是男人,是都属于人的过程这时候,他唯独不认可孙悟空的是这点杀人

他认可过孙悟空吗?肯定是认可。就好像我们和别人是一样的,那么如果说我们所见的人都是我们心中所化现的话,那么我们认可他的其实是认可自己的。我们不认可他的,其实也是不认可自己

现在我们看一下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我们先看书本解释。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我们想一下,走到现在,已经过半了,孙悟空为什么去打杀那几个强盗。我们另外的角度,其实他们遇上了唐僧,是他们的终结。因为他们不唐僧,后面会危害更多的人。只不过唐僧想逃避他不想造过多杀孽。

可是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结束他们,就会减少危害其他人这是每个人都明白道理他不认可孙悟空,就是不认可自己不认可自己这个心每个人做件事情都是在修行。人有四项,衣食住行。穿衣服,要穿合意的食,自己口味的;住,住自己觉得还可以的,行去找觉得可行的道路等等等等。修行就是来去修我们自己不认同的东西。

好,他不认同就不认同了肯定会发生。为什么不认同了,就是因为不知足那反过来去想的话,人的欲望是无限大的上一章道德经已经讲了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就是认为比较完满东西看似还有缺失。所以说是连绵不绝的状态,所以说我们要知道一种满足。

我们换个想法站在唐僧角度,孙悟空已经帮他打了一路,保护一路这时候遇上人了,还是不满足还是不满足的话,你去强迫自己的内心,你去指责自己内心你的内心后面肯定会发生相应的一些事情。孙悟空中间还回来了一次唐僧还是贬了他,继续念紧箍咒,他的心疼的死去活来的,孙悟空选择奔南海而去。

这一章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像道德经讲的,我们做事要合乎一个道能太多自己要为别人去想。那么这,其实唐僧我们可以理解为他还是自己去想了不愿多造反过来讲,如果换另外的人要杀这些强盗也许就不管咱们讲了,如果杀了强盗后面就不会有太多人被这强盗所,所以说正反对错,都是在一念之间,完全是凭自己。

同样呢,给我们人的一个提示呢,就是我们要知足满足,我们达到一定成绩后我们可以出来一个利益众生的目标,然后这时候可以一直往前去

那么其实我们都清楚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道了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如果一个家庭父母在各个事情知道满足知足孩子就没有这么大的欲望我们总说孩子不听话其实反过来去想想家长自己也是有很多欲望不满足的孩子也会说有想要这个想要那个他其实也是一种共生的和唐僧这种心态是一样的,我们不要忘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他们都是属于神仙级别,唯独只有唐僧,他是肉眼凡胎是个人。是呢,我们从女儿国国王再到唐僧,我发现人的确是很厉害。

所以说,如果想让孩子一起达到心中满足的话就是达到我们想要的那种状态的话,那么我们自己得先达到那种状态,这样才能和孩子共生。你说我达不到怎么办呢,就像西游记一难似的,有些事情必须得有经历,你才能去达到。这就是人生

那么这次把孙悟空贬了以后这次孙悟空学的是我放下了。你这样做,我放下了,我直接去找观世音菩萨去那我们看一下当心去放下的时候后面到底会发生怎么样的事情这一难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


治理天下合乎“道”,就可以作到太平安定,把战马退还到田间给农夫用来耕种。治理天下不合乎“道”,连怀胎的母马也要送上战场,在战场的郊外生下马驹子。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知道到什么地步就该满足了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