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全全讲道德经【第1讲】《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一)
(2017-03-20 11:11:52)
标签:
国学经典教育 |
分类: 曹全全讲道德经 |
开经偈
阴阳五行精气神
博古通今天地人
周公吐哺善若水
慈航济世度众生
《道德经》这本书比较特殊,怎么特殊呢?《道德经》、《易经》、《黄帝内经》被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既然是奇书,它就有相应的作用。
美国的大卫霍金斯制定了一个能量表,有些学员单位培训过相关内容。在这个能量层级中,地球的能量是204到207。能量层级很多,刚开始的时候,它是处于一个什么颜色,在上面,又处于一个什么颜色,一级一级往上走。这个能量层级,网上公布的是从零到1000。道德经的能量层级是610,当然它有测定的方法,这里我们就不讲了。
在中国呢,用的最多的测量方法,老师所接触的是来自台湾的李亮辰的,他选用的是O环和祥龙棒。O环是用人体肌肉的一种能量然后来感知物体到底是否适合自己。未来的课程中,我们会做相应介绍,并且带着大家实际应用。
我们继续从大卫霍金斯能量层级角度来讲。如果大家参加过一些能量课程的培训,应该是听过的,他把道德经定义成610,610的能量是相当高的能量层级。500的能量层级是仁爱,人们做事情,会有一种仁爱的感觉。600的层级是“都一样”,就是任何事情都有仁爱平和之心。从这个能量表来看,《道德经》是非常非常有爱的书。很多人,从小就读过,几年前有一场同声传译的考试,听同学说,考的就是同声传译《道德经》。
关于《道德经》这本书,我们简单介绍到这里。下面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在学《道德经》之前,包括我们在学任何书之前,我们要先做一件事情,做什么事情呢?人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所以学《道德经》,要先问问自己立什么心?我为什么要学它?
刚才有个学员举了个例子,说我们学习,像西天取经。那咱们就用西天取经的故事来分析。唐僧大徒弟叫悟空,二徒弟叫悟能,三徒弟叫悟净。我们看一下这三个人的特点,孙悟空,每次遇到困难都往前走。猪八戒,悟能,是你带着我走我就走,没有你的时候,我也能显一点我的能力,平时都是好吃懒做的迹象。沙和尚,悟净,就是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悟空,“空”的境界,在这个境界里,自己是空,对自己对外界都没有把握,不知前景是什么。这样的境界,面对困境,就是前行,前行的过程中,不知自己会遇到什么,不知遇到的险境,自己能不能战胜,但就是前行,降妖除魔,最终,到达西天,完成使命。也就是说,我们要想达到悟空的能力,遇到任何困难都要往前走。
悟能,“能”的境界,就是有能力、有把握,知道自己是有能力的。这样的境界,遇到困难就想退缩,退到让自己安全舒服的状态。猪八戒遇到问题,就想,咱散伙吧,回我的高老庄过日子。因为他“能”,他知道我靠这点本事,可以打败些妖怪,回高老庄我还可以过下去。如果想达到悟能的能力,就想猪八戒的状态就行。就是这样的感觉,这个就这样吧,那个就那样吧,因为我有一些能力。目前社会上很多人,达到的是悟能的状态。
我们学文字,也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就会形成一种自己的知见。这就是为什么人会总想以前,我以前怎么怎么样,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人带着他,他就很难前进。这是悟能最根本的一个状态。前提是,他是有能力的,他能想到后面我还能怎么样的时候,他还真是有能力,要不然后面的路也没有。
悟净,“净”的境界,不思不想,让做什么做什么。按照现在的人来推,悟净的状态就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其他事我不想。平时没事儿,我就在这儿待着,你让我下楼把快递拿上来,我就下楼把快递拿上来,拿上来后该给谁给谁,然后我就继续坐着。这也是一种状态。
这是人的三个状态,你想达到哪个状态,你就按照哪个去做就行。西游记的几个人,他们是一体的,体现了人不同的一个境界。那好,我们现在再回来,想一想学道德经是为了什么?自己想,为了什么?
第二,悟到了一个新健康的状态。刚才提到台湾的老师用O环。O环大家可以从网络上自己去搜,它主要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心肝脾肺肾,哪里不舒服,O环暂时能够显现出来。通过《道德经》里的一些文字的配合转换,能起到调理作用。用这个方法现场就给很多人调理过,有医疗设备能够检测出来,瞬间恢复正常。所以大卫霍金斯把《道德经》定为能量层级非常高的一本书。
第三、第四是科技和能源。它不仅是一项知识,同时它也是一项科技的内容,包括能源。这里不展开讲了。
这四项,健康、教育、科技、能源,是老师从《道德经》里得到的礼物。当然,科技和能源是配合《易经》来完成的。《道德经》精髓的软性的东西必须配合《易经》来完成。《易经》的几个卦,扩展会形成一个系统,和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编码是一个状态,阴阴阳阳对应0011是一个状态,通过《道德经》和《易经》,相互去完成,所以叫能量学。易经的能量学,和市场上通过易经起卦或者讲道理,是不冲突的。讲,是书本以内的内容,老师做的是书本以外的内容,是相互融合不冲突的,各自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任何事,我们要想想自己最开始的发心是什么,也就是初心是什么,把“理”通了,就做出来了。所以要想为什么要去学,这样最后就能够形成一种能力。
(学员思考后,各自讲述了发心和期望,此处略)
下面我们开始讲正文,《道德经》有81章,在中国,我们按中国的“道”来走,先讲正中间的一章,第41章。
(第一次课第一讲,未完待续)
曹全全讲道德经第一次课第一讲
授课时间2016年11月27日
地点:天津大光明桥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