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电池》教学设计

(2016-03-28 14:23:21)
分类: 教学设计及实验改进

《原电池》教学设计

  刘有现

一、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第一部分:体验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第二部分: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第三部分:能解释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认识金属腐蚀的危害,通过实验,探究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这一节内容是以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为基础,是对必修2基础的加深和提高。在化学必修2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原电池的相关知识,如锌铜(稀硫酸)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简单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但在理解原电池本质条件(氧化还原反应)、锌铜(稀硫酸)原电池作为化学电源开发的缺点等方面还有不足。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学生在加深理解原电池原理的基础之上,体会必修2中单液原电池的缺点,并根据实际需要,能设计出较为科学的原电池模型(双液或盐桥原电池),学生体会盐桥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实验技术的改进,而是对旧的思维模式的一个质的突破,在有盐桥的原电池这种特定装置中氧化剂、还原剂近乎完全隔离却能实现电子的定向转移,其优点是能持续、稳定产生电流,这也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教学重点:设计原电池

教学难点: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分析

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提问推进相结合

教学用品: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

实验仪器:每组电流表,导线两根,原电池容器两个,铜电极,锌电极,碳电极,盐桥。(共12组,根据人数而定,4人一组)

化学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共12组)

其它用品:小手电,MP3,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电池

三、教学流程示意图

 , , , , , , , , , , , , , , , , , , , ,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播放]橙子电池视频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再探原电池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体会化学学科源

于生活,而又用

于生活的学科价

值。

设计原电池

[过渡]由于橙子中的电池反应发生在果肉内,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并进行装置设计。

[投影]选择合适的化学

反应

1HCl+Na0H

2C+C02

3Zn+Cu2+

[说明]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

条件

 

 

[讲解]分析锌和铜离子

反应的能量转换和氧化反

应与还原反应

[提问]怎样将此反应设

计成原电池反应呢?

 

 

[投影]

 

学生选择反应

 

 

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

加深对形成原电

池本质条件的认

识——自发的氧

化还原反应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通过现象预测,为实验真实情况

预设认知冲突

 

 

 

 

 

 

 

 

 

 

 

 

 

体验原电池

 

 

 

 

 

 

 

 

 

 

应用原电池

[说明]请同学们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探究

[投影]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精确度0.1)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

度;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

[质疑1]你发现了什么问

?

 

 

[质疑2]锌片上产生大量铜对原电池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质疑3]如何改进这套装置?

 

 

[质疑4]盐桥原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师生总结]盐桥原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

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3.防止自放电

[质疑5]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就一定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投影]盐桥原电池与化学电源的关系

【投影】手机隔膜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学生实验探究

现象交流

1.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2.铜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且逐渐减小

4.溶液的温度升高

学生质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现象有的地方不同?(具体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

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学生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二

主要现象记录

1.锌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2.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挥想象

倾听与思考

 

 

培养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

意识,敢于质疑,

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利用信

息、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工信息

 

 

 

体会盐桥原电池

的功能与价值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副板书

再探原电池

一、设计原电池

二、体验原电池

三、应用原电池

负极:Zn2e=Zn2+

正极:Cu2++2e=Cu

总反应:

Zn+Cu2+=Zn2++Cu

 

 

 

 

 

五、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结构与特点;

2.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知识回顾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

 

 

 

 

2.能否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设计原电池? 如何实现?

 

 

引入新知

【学生实验-1】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组装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的原电池。

观察项目

电流表读数

电极

负极

正极

 

现象

 

 

 

 

 

 

【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1:发现问题:

探究步骤-2:提出假设:

探究步骤-3: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2】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双液原电池。

【思维提示】用什么材料连通两个溶液?

探究步骤-4:得出结论:

 

 

 【新知介绍】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池总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知到行】

【学生实验-3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及仪器,组装一个有别于之前的原电池,越特别越好,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画出原电池结构示意图,并标注特别之处。

 

 

 

 

【总结提升】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极一液一连接

【新知介绍】

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比较新颖,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完电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了原电池概念,然后再以实验情景再现为题材,以生师互动的活动方式对原电池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以学生对实验描述的思考、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模式推进探讨原电池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原电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并总结后完成实验,分析评价实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语言是“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能给出解释吗?”“你有什么想法?”等,这样来引导学生,但主体的内容主要由学生推动。增加了对PbCuCuSO4溶液形成的原电池的分析,能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原电池原理。此外,盐桥使双池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不仅能出乎学生的意料,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盐桥的引入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思维模式的改变,也提供了一个思想教育的机会“解放思想能推动社会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