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电池》教学设计

分类: 教学设计及实验改进 |
《原电池》教学设计
一、化学课程标准对原电池这部分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教学重点:设计原电池
教学难点:原电池中盐桥的作用分析
教学方案:教师引导实验探究与学生自主提问推进相结合
教学用品: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电脑及显示屏
实验仪器:每组电流表,导线两根,原电池容器两个,铜电极,锌电极,碳电极,盐桥。(共12组,根据人数而定,4人一组)
化学药品: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共12组)
其它用品:小手电,MP3,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电池
三、教学流程示意图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引入新课 |
[播放]橙子电池视频 [提问]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板书]再探原电池 |
学生认真观看 学生交流观看视频后的感受 |
体会化学学科源 于生活,而又用 于生活的学科价 值。 |
设计原电池 |
[过渡]由于橙子中的电池反应发生在果肉内,不便于观察,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选择一个合适的化学反应,并进行装置设计。 [投影]选择合适的化学 反应 1.HCl+Na0H一 2.C+C02— 3.Zn+Cu2+- [说明]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是形成原电池的本质 条件 [讲解]分析锌和铜离子 反应的能量转换和氧化反 应与还原反应 [提问]怎样将此反应设 计成原电池反应呢? [投影]
|
学生选择反应 学生讨论,并确定实验方案 预测现象: 1.锌片溶解 2.铜片上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 |
加深对形成原电 池本质条件的认 识——自发的氧 化还原反应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原电池的能力。 通过现象预测,为实验真实情况 预设认知冲突 |
体验原电池 应用原电池 |
[说明]请同学们根据设计,完成实验探究 [投影]注意事项 1.使用温度计(精确度0.1℃)测量反应前后溶液的温 度; 2.观察锌片、铜片、电流表和温度计的变化并如实记录 3.注意合作分工,讲究效 率 [质疑1]你发现了什么问 题? [质疑2]锌片上产生大量铜对原电池电能的提供有没有影响? [质疑3]如何改进这套装置? [质疑4]盐桥原电池的优点有哪些? [师生总结]盐桥原电池的优点。 1.能量转换率高 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3.防止自放电 [质疑5]氧化剂与还原剂不直接接触,就一定不能发生化学反应吗 [投影]盐桥原电池与化学电源的关系 【投影】手机隔膜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 |
学生实验探究 现象交流 1.锌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2.铜片上有红色物质产生 3.电流表指针偏转且逐渐减小 4.溶液的温度升高 学生质疑:为什么实验现象和预期的现象有的地方不同?(具体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1.锌片本身不纯 2.锌片与硫酸铜溶液因为直接接触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在锌片上产生少量铜,致使锌片与析出的铜形成了原电 这种原电池的工作效率低 学生提出改进的实验方案
师生共同完成实验二 主要现象记录 1.锌片上没有明显现象 2.电流表指针恒定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不直接接触,在有盐桥的特定原电池装置下,也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这为原电池原理的实用性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发挥想象 倾听与思考 |
培养观察、记录 实验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问题 意识,敢于质疑, 勤于思考。 培养学生利用信 息、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工信息 体会盐桥原电池 的功能与价值 |
|
板书设计 |
||||
主板书 |
副板书 |
|||
再探原电池 一、设计原电池 二、体验原电池 三、应用原电池 |
负极:Zn一2e-=Zn2+ 正极:Cu2++2e-=Cu 总反应: Zn+Cu2+=Zn2++Cu |
|||
|
|
|
|
|
五、学案(含答案)
【学习目标】1.了解双液原电池的结构与特点;
2.深入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3.会书写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
【学习重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学习难点】原电池原理、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
【知识回顾】
1.判断下列装置是否能构成原电池
2.能否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设计原电池? 如何实现?
【引入新知】
【学生实验-1】利用老师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组装以反应:Zn+CuSO4=ZnSO4+Cu为原理的原电池。
观察项目 |
电流表读数 |
电极 |
|
负极 |
正极 |
||
现象 |
|
|
|
【实验探究】
探究步骤-1:发现问题:
探究步骤-2:提出假设:
探究步骤-3: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2】在老师的引导下,利用给定的仪器和药品组装双液原电池。
【思维提示】用什么材料连通两个溶液?
探究步骤-4:得出结论:
【新知介绍】
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知到行】
【学生实验-3】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药品及仪器,组装一个有别于之前的原电池,越特别越好,请同学们分工合作,画出原电池结构示意图,并标注特别之处。
【总结提升】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知介绍】
复杂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的书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比较新颖,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完电化学的基本内容后,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了原电池概念,然后再以实验情景再现为题材,以生师互动的活动方式对原电池的原理进行了探讨,这个过程的设计主要以学生对实验描述的思考、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模式推进探讨原电池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原电池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并总结后完成实验,分析评价实验,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在整个过程中最多的语言是“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你能给出解释吗?”“你有什么想法?”等,这样来引导学生,但主体的内容主要由学生推动。增加了对Pb,Cu及CuSO4溶液形成的原电池的分析,能引导学生思考、推理原电池原理。此外,盐桥使双池原电池形成闭合回路,不仅能出乎学生的意料,还又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盐桥的引入不仅是一种技术进步,更是思维模式的改变,也提供了一个思想教育的机会“解放思想能推动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