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枣儿》教学设计

(2015-03-17 16:21:32)
标签:

教育

           《枣儿》教学设计

                      平利城关初级中学    刘小丽

一、教材简析

《枣儿》是九年级下册第四元第三篇文章,它是一个话剧小品。全剧运用象征手法,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全剧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它的象征性。因此,教读这个话剧小品,重在领悟其中蕴含的象征意义,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理解作品的 主题。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剧情,了解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生存状态的变化。

    2.把握文中枣儿的象征意义。

    能力目标

    1,熟悉剧情,领悟剧中人物矛盾冲突。

    2.揣摩情节、语言,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

    德育目标

    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走出封闭,走出传统,迈进现代社会的新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剧中矛盾冲突。

    2.体会作品的象征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剧本所蕴含的象征意义,理解剧本的主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父亲或者母亲在外地工作的请举手。

2、你的同学和朋友中有没有父母在外地工作的?(这类孩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儿童”,其实在广大的农村还有一种人群,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留守老人”,今天孙鸿把这两类人都请进了他的话剧《枣儿》中来了。)

(二)、整体感知,把握剧情

1、速读课文,把握剧情。

2、概括剧情。

3、为这场话剧拟一张海报
(“编剧 剧情 主要人物 精彩看点
  上演时间 导演 ”)

(三)、读课文,明冲突

1、介绍有关“矛盾冲突”的理论知识。
2
、文章里的矛盾冲突是什么呢?冲突的双方是谁呢?矛盾的焦点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
(四)、赏读片段
1
、分角色读“走与留”“等待与不归”的片段,注意语气语调。

2、巧克力象征什么呢?枣儿又象征什么?

3、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

五、拓展延伸

1、一种是守着枣儿,清贫而温馨;一种是追寻巧克力,而与亲人分别,大家更喜欢哪一种?谈谈自己的看法。

2、剧本的结尾写老人和小孩爬到土坡上使劲喊,请你写下他们呼喊的内容。

六、作业

运用戏剧塑造人物的方法写一段人物之间的对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