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文化论坛】两首假托朱元璋所作《咏雪诗》趣谈

(2025-11-22 18:37:02)
标签:

文化

时评

情感

历史

教育

分类: 史志论谈


 

两首假托朱元璋所作《咏雪诗》趣谈

·曹克考·

 

冬日落雪时,总爱翻些咏雪的旧诗。雪花簌簌落在窗棂上,像在轻轻念诵字句,念到朱元璋的《雪竹》,便觉那漫天飞絮都添了几分硬气:“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这四句诗没有半分文人的雕琢,却像一把钝刀,慢慢剖开了这位布衣帝王的胸襟:雪是乱世的困厄,竹是他不屈的志,哪怕枝桠被压弯,根须也绝不沾泥,只等红日升起,便要直抵云霄。

《雪竹》是实打实的真迹,收录在《大明太祖高皇帝御制文集》里,字里行间都是朱元璋的人生底色。他从濠州的破庙里走出来,当过乞丐,种过田,见惯了底层的苦,也尝过兵败的滋味。诗里的“雪”,或许是陈友谅大军压境时的惶急,或许是创业初期粮草断绝的窘迫,但“不着泥”三个字,是他一辈子的底线——不与贪官同流,不向命运低头,哪怕走投无路,也要守着“救民于水火”的初心。后来他真的如诗中所言,等来了“红日”,建立了大明,可这首诗里的韧劲儿,却比江山更长久。

可就是这样一位把心志刻进“雪竹”里的帝王,偏偏成了民间咏雪诗的“常客”。好些没头没尾的雪诗,都悄悄贴了他名字的标签,像市集上挂着“御笔”招牌的小玩意儿,未必真,却热闹。其中两首以数字铺陈的,倒成了流传最广的“赝品”,读来有趣,也藏着些市井里的心思。

第一首是明万历年间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里记的,全文直白得像儿歌:“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空中不见打罗声,万里江山都是面。”前三句数雪,从一到八,像孩童指着窗外的雪片数数,笨笨的,却透着可爱;后两句忽然转了弯,“打罗声”是农家院里筛面粉的声响,簌簌的,和雪粒落下来的声音混在一起,竟让人觉得,那漫天飞雪不是雪,是把江山揉碎了的白面,轻轻覆在大地上。

这首诗说它是伪作,证据很足:朱元璋的《御制文集》里压根没它的影子,而且意境和《雪竹》差了十万八千里。《雪竹》里的雪是“压得住枝却压不住志”的,每一句都藏着血与火里熬出来的厚重;可这首诗里的“雪”,是裹着烟火气的,是百姓眼里“江山如画”的简单想象。或许是明代的市井文人觉得,这位从农家走出来的皇帝,该写这样接地气的诗,便借了他的名。毕竟,“万里江山都是面”这样的句子,既讨喜,又暗合了“天下一统”的吉利话,老百姓爱听,也愿意传。

另一首常被误认的,就更有意思了,其实是清朝乾隆皇帝的手笔。相传有年冬天,乾隆在御花园赏雪,一时兴起吟了三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吟到这儿,竟卡住了,半天想不出收尾的句子。随行的纪昀眼疾心敏,上前补了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一下子让整首诗活了:雪花飘进芦花里,白与白相融,看不见了,倒有了留白的意境。这首诗后来收在《清高宗御制诗集》里,题叫《飞雪》,本该是乾隆的“御作”,可传到民间,却慢慢成了朱元璋的诗。

为啥会张冠李戴?想来是朱元璋“布衣”形象太深入人心。人们总觉得,这样直白、不装腔作势的诗,该是从田间地头走出来的朱元璋写的,而非养在深宫、满是文人气的乾隆。再说乾隆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大多平淡无奇,这首《飞雪》全靠纪昀的结尾才出彩,老百姓记不住作者,倒不如安在更有传奇色彩的朱元璋头上,来得有意思。

其实,不光这两首,郑板桥也写过类似的数字咏雪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可见明清时候,民间爱用这种直白的法子写雪,不用讲究格律,不用堆砌典故,只要把雪的样子数出来,再添个巧妙的收尾,就成了好诗。这种诗像冬日里的热汤,不精致,却暖人,容易记,也容易传。

可比起这些“赝品”,朱元璋的《雪竹》还是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那些假托的诗,写的是雪的“形”,是“好看”;而《雪竹》写的是雪的“骨”,是“心志”。就像同样是看雪,百姓看的是“江山覆白”的景致,朱元璋看的是“雪压竹枝”的隐喻。他从雪地里走过来,知道雪下面藏着什么,也知道熬过雪天,会有怎样的日出。

雪落了六百年,真诗与伪作都埋在了时光里。如今再读,《雪竹》的硬气没散,伪作的烟火气也没散。人们或许记不住《尧山堂外纪》的编者是谁,也未必深究乾隆与纪昀的对诗细节,却愿意把这些雪诗往朱元璋身上靠。或许,他们记住的不只是诗,更是那个从乞丐到帝王的传奇,是那份藏在直白诗句里的共情,是觉得“这样的皇帝,该懂我们眼里的“雪”。

就像此刻,窗外的雪又落了,我再念起“一片两片三四片”,竟也分不清是在想那首伪作,还是在念《雪竹》里的“雪压竹枝低”。或许,真与伪本就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诗里的雪,都落进了人心:有的暖,有的硬,有的热闹,有的沉静,却都成了冬日里最好的陪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