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河西六娘子〕明光市泊岗乡柳巷镇采风随记(连章12支)

标签:
文化旅游情感历史教育 |
分类: 散曲原创 |
〔双调•河西六娘子〕明光市泊岗乡·柳巷镇采风随记
(连章12支)
(2024年11月8日上午,市文联组织文艺轻骑兵赴泊岗乡开展“游十里淮堤,赏金色银杏”暨“文明实践赶大集”活动,并进行文艺演出。随后,采风团队首先在泊岗乡观赏了精彩的雪里蕻收割大赛,随后来到印象泊岗,雪里蕻文化电商馆等地参观,结合当地乡风民俗、特色产业等内容进行文艺采风创作。下午有赴柳巷镇采风,游览了大义集杏林大道、治淮工地旧址及浮山堰遗址。)
(1)十里淮乡泊岗印象
绚彩迷人入淮乡,“金柳巷、银泊岗”,金银宝岛人传唱。银杏叶儿黄,雪菜梗儿长,淮水千张豆饼香。
【注】
千张:亦称百叶、千浆皮子,豆腐皮等,传统豆制品,形薄如纸,色黄白。可凉拌,可清炒,可煮食。
(2)银杏长廊观光
银杏林廊一里长,三分绿、七分黄,淮堤两岸芦花放。锣鼓震泊岗,歌舞醉淮乡,绘蓝图也织锦章。
(3)赶大集现场即景
特产琳琅赶集场,(这边厢)称白果、(那边厢)卖千张,(还有)花生雪菜芝麻酱。歌舞正飞扬,音乐韵铿锵,庆丰收来唱小康。
(4)雪里蕻基地参观
宝岛梧桐引凤凰,梅干菜、蕻泊岗,而今插上金翅膀。种植绘宏纲,腌制有良方,小厨房写大文章。
(5)泊岗引河工程感怀
千里长淮绕泊岗,当年事、费思量,理弯取直河通畅。集众万千强,灌溉十三乡,治洪涝惠泽八方。
(5)石隐寺怀古
古刹千年未寻常,青灰瓦、殷红墙,如今不见旧模样。祸福有殃祥,得失岂参商?但留箴言继世长。
(6)红云寺怀古
莫道红云曰代唐,将身替、恁荒唐,岂知纨绔贪淫荡。大祸祸禅房,铁耙耙和尚,庙无存而国亦亡。
(7)乘轮渡过淮遐想
秋尾冬初赴淮乡,天澄碧、水苍茫,来回轮渡无风浪。登望起彷徨,祈盼架桥梁,畅通途民愿也偿。
(8)义集银杏古道漫步
银杏橙黄古道长,临淮水、漫倘佯,万株垂柳随风荡。摄友采风光,骚客话沧桑,对夕阳、解曲肠。
(9)治淮旧址慨叹
治理淮河摆战场,当年事、史流芳,民工十万声威壮。众志垒铜墙,父辈谱华章,伟功尤胜大禹王。
(10)浮山堰遗址怀古
遗迹斑斑说魏梁,梁萧衍、不居常,浮山筑堰天良丧。寿县水茫茫,百姓泪汪汪,(常言道)逆天行者必灭亡。
【注】
浮山堰遗址:位于安徽明光市柳巷镇浮山村北,现存的部分在淮河的河床上。清光绪《泗虹合志》记载:梁天监十一年(514),梁武帝在淮河上修筑长达4.5公里的浮山堰,以抗拒北魏入侵,灌寿阳。《梁书》记载:浮山堰工程浩大,动用20万人,历时两年。堰长9里,下阔一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二十丈,深十九丈五尺。遗址现存长约300米,黄土夯筑,宽15-50米,高约4米左右。浮山堰遗址对研究古代水利工程、战争和军事设施等都有重要的意义。现残存的部分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11)浮山灵岩寺遗址感怀
宝刹人言建于唐,兴南宋、毁东洋,历经千载香烟旺。(而今)遗迹已荒凉,(断头)赑屃诉衷肠,我来斯,倍感伤。
【注】
浮山堰遗址:亦名浮山寺,位于淮河南岸的浮山顶部。建于唐代,宋重修。明嘉靖帝御书碑匾楹额,清光绪年间重修殿阁亭台。抗战时被毁,遗址尚存,唯有断头赑屃能见证当年的盛景了。
(12)浮山望淮石题照
烟锁长淮伴夕阳,浮山堰、在身旁,望淮石畔留形象。放眼慨而慷,北顾浩而茫,寄深情,意味长。
【附】〔双调•河西六娘子〕曲谱
〔双调•河西六娘子〕末句可作七字句。第四五句俱可作平平×仄平。曲谱:
×仄平平仄×平,平平厶、×平平,×平×仄平平厶。×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附】例曲
元·柴野愚
骏马双翻碧玉蹄,青丝鞚黄金羁,入秦楼将在垂杨下系。花压帽檐低,风透绣罗衣,袅吟鞕月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