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吕·卖花声〕浮山堰怀古
(2023-02-17 11:16:47)
标签:
历史文化情感教育旅游 |
分类: 散曲原创 |
〔中吕·卖花声〕浮山堰怀古
守梁夺魏撩争战,筑堰拦淮举霸鞭,代兵壅水逆行天。激流回灌,寿阳罹难,令骚人弔凭嗟叹!
【附】谱曲律:
〔中吕·卖花声〕(又名〔升平乐〕)此曲共六句,五韵。第四句也可押韵。一二句多作对仗,首三句可作鼎足对,末句需作上三下四结构。
【例曲】
张可久〔中吕·卖花声〕怀古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注释】
浮山堰:南北朝时期淮河上修建的拦河大坝。位于安徽省嘉山(今明光市)、五河及江苏省泗洪三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萧衍为夺回北魏所占的寿阳(今安徽省寿县),派康绚主持在浮山筑坝壅水,采取水攻,以倒灌寿阳城,逼魏军撤退。
【背景】
据史书记载:为了筑浮山堰,梁朝付出了重大代价,他们从徐、杨二州征发民夫,这次工程动用军民20万人施工。浪费铁器几千万斤;伐树做木笼;施工中死人无数。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今潼河山),从两端开始填筑土方,准备在中间合龙。由于种种波折,浮山堰历时两年才最终建成。浮山堰筑成后淮河被切断,蓄水不久,寿阳城即被水围困,魏军被迫弃城上山。上游几百里内一片汪洋,水位还不断上涨,几乎与堰顶相平。
浮山堰只存在了4个月就被冲垮,下游地区两岸二十里范围内的良田、房屋全被湮没毁坏,二十万军民死伤殆尽,早晨巨大灾难。浮山堰的典型之处在于:它以进攻敌人开始,却以害己告终。浮山堰的建成突出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惊人的力量和气概。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深度,但它在世界水利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