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山湖赋并序
(以“江山多娇秀美”为韵)
·曹克考·
序曰:明光之北,长淮之右,有山曰女山,美名玉环,是为火山余烬,因势象形。山脚有湖,曰女山湖;湖畔有镇,曰女山湖镇,古招信旧治,今与山水同名。湖面八十七平方公里,合约两百六十万顷。
湖之来历,《寰宇记》有载:郯庐断裂,局部凹陷;积水成渊,湖泊自诞。湖之命名,《盱眙志》有云:正德年间,黄河决岸;浊水横流,长淮泛滥。泗州旧治沦陷,泽国千顷;招信古城劫难,汪洋一片。大湖平卧,万顷波翻:湖山共脉,湖因山而浩瀚;子母双依,子以母而名冠。天、地、人,三位一体,山、湖、镇,姓氏同源。
若夫西溯古池,东连洪泽,浩淼烟风四十里;南汇沙河,北通淮水,素漪凝泊千帆过。外接抹山湖、七里湖、猫耳湖,悠悠古韵;内含焦城湖、三城湖、荷花池,袅袅渔歌。诸湖联袂衣带水,千冈拱卫浪浮舸。环湖皆低峦,连绵起伏;临水有奇山,浪漫婀娜。女山、龟山、晾驴山,神仙眷侣犹寂寞;抹山、龙山、牧羊山,民间掌故逸闻多。
最可奇者,沿湖地名,多依姓而呼唤:衔山曰“嘴”,高嘴、林嘴、卢嘴、王嘴,如牛俯饮湖中探;泊舟曰“湾”,柳湾、戴湾、解湾、浩湾,系舟拴柳下渔帆;抱水曰“滩”,浮石滩、尿布滩、张凤滩、红石滩,亮翅沙鸥意缠绵;济人曰“渡”,查家渡、焦家渡、魏家渡、王摆渡,点水竹篙撑彼岸;围湖曰“圩”,焦城圩、红庙圩、红旗圩、丰收圩,筑堤垒坝造良田。曲水曰“套”,杨套、岳套、牛套、棉花套,三面环湖水转弯。
至于湖中物产,丰盈多样:银鱼鲜、梅鱼嫩、鳜鱼肥,大闸蟹堪与阳澄相比美;莲藕甜、贝壳壮、菱角脆,芡实果蜚声中外谁能匹?最羡龙虾南海客,徙迁此处勃生机;尤推旧县全鱼宴,色香形味融一体。湖畔女蒿,春冬根茎皆可食;近岸菖蒲,夏至端阳可辟邪;水边芦苇,秋风吹絮满天飞。湖面野凫偕白鹭,沙明南浦雁行稀。火山地质博物馆,奇石琳琅;女山地质公园,景色旖旎。
持竿以钓,钓胜于鱼,钓翁笑折湖边柳;泛舟以游,游兴在胸,游客慢摇舷外桨。放眼观瞻,网箱隐隐迷魂阵;凝神侧耳,渔曲声声土著腔。簇锦团花,碧水青峰舒画卷;民丰物阜,秧歌端鼓颂华章。西边特大桥,飞架长虹,为民圆梦;东部翻水闸,交通两岸,过水通航。跃龙栖凤,大明戚里钟灵地;德雨仁风,东皖明珠帝子乡。淮东散人诗曰:“诸湖网簖是鱼舱,十里菱荷送晚香。万羽鸥凫书倩影,千帆渔唱醉兰桨。”四时开胜景,百姓乐小康!
最可叹者,游览湖区之地,顿起怀古之思:曾几何时,岁月悠悠。南梁东魏夺淮陵,焦城之战,遗迹尚留;黄淮决溢淹招信,水底古城,而今在否?女山二娘庙,乡父老敬崇,贞女节操,堪称不朽;旧县嘉祐院,宋仁宗驻跸,祭奠亡灵,是否作秀?犹可见者,跃龙冈二郎庙,明太祖诞生地,斑斓灵迹,史痕依旧。诸如开化寺钟声、东莱祠书韵,犹闻在耳;抹山寺古树、尿布滩倒棘,仍显风流……
於戏!且看今朝,湖山如此多娇:九道湾湿地大公园,逐步配套;八十里环湖风景带,择时招标。围湖一角,水底古城尽力开发;规划五年,影视基地投资建造。展望未来,宏图分外妖娆。
2023·01·28 初稿于安徽明光
2023·02·08 六稿于安徽明光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注释】
女山湖 位于淮河右岸明光市境内,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积水而成,因湖畔的女山而得名,是安徽省三大淡水湖之一。
抹山湖 在抹山南麓,朱元璋出生地跃龙冈北500米处,旧称红庙湖,原名东风湖,现名明光湖,亦称灵迹湖,为天然淡水湖。湖底旧有集市,曰太平集,亦称红庙集。地因红庙而繁盛,渐成集市故闻名。康熙十九年,洪水泛滥而集淹废,迁至明光山,遂为水泊而成湖,现名灵迹湖。
七里湖 位于淮河右岸,安徽省明光市东北边境,跨江苏省盱眙县一隅,与女山湖同为郯庐断裂带局部凹陷洼地积水并受洪泽湖抬高水位扩展形成。南起津里,北至旧县,湖区长13公里,宽2~5公里,其中东南汊称水厂湖,长4公里,宽2公里,南纳陡涧(亦称钟落涧、石坝河,或津里河)与涧溪雨水,入湖总来水面积850平方公里;西北有女山湖水利枢纽沟通女山湖,河湖一体,并于洪山头注入淮河。
猫耳湖 在明光市东北边缘,属于七里湖一部分,因形似猫耳朵故名。集水面80平方公里,湖面7平方公里。
荷花池:不是一个池塘,而是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境内王摆渡至镇政府一段长逾10公里、宽约一两公里的女山湖东段湖面,因盛植荷花而著名。荷花池内古有玉带河,蜿蜒曲折,经过小龟山,终于古招信城,且绕城而过,形如护城河,恰似玉带,故名。后与荷花池一同湮没于女山湖,与其融为一体。
古池水 即池河又名古池水,是淮河中游最后一条支流。池河有三源,在明光市大橫山西麓大拐弯处入境,流经西潘、山许、在三叉河收南沙河支流来水,至磨山入女山湖,在女山湖镇出湖口,再从七里湖向东流至马岗咀入淮河,境内河道长度75千米。
南沙河 又名大沙河、香花涧,有东西北三源,北源出自中嘉山北麓陈沙港,向西流过三关后入林东水库,出水库后穿过104国道、管店林场,于柳树庄与东西二源汇。三源汇合后向北流经管店,于汤韩处折向西,经大辛庄、大付折向北于张湾﹙三叉河﹚入池河。全长56.4千米,流域面积416.5平方千米。
女山 又称女儿山、玉环山,位于明光市女山湖镇,距明光市27公里,海拔高度101米,是一座死火山,地处我国郯庐断裂带上。由于地壳运动,约在150万年前自地下40公里处喷发大量岩浆淤积而成。女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山体呈盆状,从天空鸟瞰恰似一只玉环浮在水面,所以又名玉环山。
女山地质公园 全称为“女山古火山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明光市女山湖镇境内,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火山口之一。女山古火山口地质地貌遗迹形成于150万年前,其喷发物的各种流动构造非常明显,是国内新生化玄武岩喷发中最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有着极高的美学和研究价值。女山地质公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园内有仙人洞、珍珠泉、龙躺沟、无蚊处、观火山口等景点。集观光旅游、娱乐休闲、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研究为一体的地质旅游公园。2004年被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批准为首批省级地质公园。
女山古火山地质博物馆:在女山地质公园内,馆内搜集并展示各种火山石标本,.利用图片、文字、模型、实物、影视等多媒体形式,向游客全面介绍公园的火山地质遗迹,以作科普教育和科学考察研究基地。
龟山 位于女山湖畔女山湖镇西,今凌云圩旁边的龟头咀。
晾驴山 位于女山湖西岸古沛镇亮山村境内,因张果老的神话传说而得名。
抹山 位于明光市西北五公里处,占地6000多亩,海拔81.6米,长约5公里,宽约1.5米,呈南北走向。山南麓赵府村的跃龙冈、尿布滩,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出生地;山上有抹山寺、明代古井、沧桑古木等。
龙山:亦称龙庙山、明光山,在明光市区,因朱元璋出生地而出名,在女山湖东南岸。
牧羊山:亦称津里山、官山,在七里湖东南岸,南北蜿蜒十华里,如一条巨龙俯伏在七里湖畔。朱元璋外祖父扬王陈公,葬于此山。传说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了避难,隐姓埋名流落在七里湖东岸一个叫乜岗的小村子替人放羊,因此得名。
端鼓 流传在皖、苏两省河域间的民间曲艺演唱形式,因其演唱时所用的伴奏用鼓而起名端鼓。端鼓的唱腔全部用鼓伴奏,故只有鼓谱而无曲谱,唱腔亦只分男音、女音两个调子,没有曲牌之分。明光端鼓主要流行于女山湖湖区。
旧县全鱼宴:顾名思义以鱼为主菜,佐以其他水生蔬果,让食者一饱口服之后,同时也加深了对一些水产品的认识和了解。旧县全鱼宴是女山湖地方厨师综合渔家家常菜做法,选用质地优良的鲜活鱼类,从鱼的头、尾、腹、唇、肚、裙等不同部位做出各种珍食佳肴,做出丝、片、丁、条、圆等各种形态,融色、香、味、形、器、滋、养为一体的宴席。
女蒿 学名芦蒿,为菊科蒿属植物。嫩茎叶、根状茎,又名蒌蒿、水艾、水蒿等,明光人称“女蒿”。多年生草本,植株具清香气味。主根具多数侧根与纤维状须根,茎稍粗,直立或斜向上,直径4-10毫米。嫩茎叶可凉拌、炒食,根状茎可腌渍。常生于湿润的疏林中、山坡、路旁以及荒地等。
大明戚里 明太祖朱元璋外祖父扬王陈公,原籍扬州,后落户盱眙县西乡津里(今明光市石坝镇津里街道),死后葬于官山(亦称牧羊山、津里山)。朱元璋大姐太原长公主及其驸马都尉王七一明光人生于此、葬于此。其仲姐曹国长公主及其驸马都尉、曹国公(封陇西王)李贞明光集人,生于此、葬于此,其墓曾“曹国坟”。故称明光为“大明戚里”。
帝子乡 明太祖朱元璋生于抹山南麓赵府村(赵郢)的跃龙冈二郎庙,少年时生活在明光。故称明光为“帝子乡”。
女山湖特大桥 104国道明光绕城线中的女山湖公路特大桥,起点、终点分别位于该市苏巷镇焦岗村与桥头镇查渡村境内,桥梁全长1966米、宽32米。2016年9月开工,2018年11月完工,全线通车。
女山湖翻水闸 俗称东大闸,即女山湖节制闸,位于明光市东北女山湖镇所在地。1978年11月动工兴建,1981年8月建成。1995至1997年更新改造,2004年3月配套加固,2005年通过验收。大闸共有18孔,全长149.6米,底高程11米,门顶高程14.8米,闸门为钢筋混凝土平板式直升门,装配双缸顶升式柱塞式油压启闭机。两个干沟上建筑物各有控制闸1座。上封闭堤干沟支沟3条总长14千米,下封闭堤干沟支沟3条总长11千米。
淮陵 指淮陵县,汉王元年(前206年),置淮陵县,以淮水高地命名,故址在今安徽明光市潘村镇南临女山湖高地上。东汉永平十五年(72年),改临淮郡为下邳郡,淮陵县属之。北周大象元年,改陈睢陵县为昭义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改昭义县为招义县(仍治女山湖镇),改属濠州。
古招信 即古代招信县,明光市境旧县名。明光市原为嘉山县,汉代始置县,为盱眙、淮陵二县地,属临淮郡。南朝时,宋侨置睢陵县。北魏改睢陵为济阳,北齐改为池南县,南陈复名睢陵县,北周初改为招义县,后又改为化明县,属钟离郡。唐朝时复名招义,属濠州,宋朝改为招信县,元朝并招信县入盱眙,明朝属凤阳府,清朝直隶泗州。
尿布滩 亦称尿布滩遗址,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光街道赵府村朱郢东边的东风湖南岸。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米左右,文化内涵丰富。相传朱元璋于明光市赵府孕龙基出生之后,朱家于孕龙基北二里左右,珠墩处搭建窝棚暂居。其母陈氏因此常在滩上晾晒尿布,故此得名“尿布滩”,并一直沿袭。
嘉祐院 原名大寺,据传为南朝梁武帝萧衍敕建。宋嘉祐元年,仁宗皇帝赵祯好佛,驻跸此地,临别前,在寺院门额上御书“嘉祐禅院”四个大字,大寺因此改称嘉祐院。宋代嘉祐院在镇东500米旧招信城内,早已沉入湖中;清代重建的嘉祐院位于今女山湖粮站内。
宋仁宗驻跸 是指仁宗皇帝于嘉佑年间外出巡游,久闻淮右招信县(即旧县)有敕建“大寺”,为国内名刹。再因淮河两岸为兵家必争之地,战争亡魂不散,请旨超度。仁宗因此御驾亲临,携水陆(即水中、陆地神佛绢画,相传为唐代名画家吴道子手笔)、藏经(即大藏经)驻跸于招信县古大寺内,作七七四十九天水陆道常仁宗日与方丈禅师谈经说法,大有出世脱俗之感,竟至忘归。后经随行大臣文彦博、傅弼等劝驾,方始回銮。特将所带的水陆、藏经等施舍该寺,并在寺院门额亲书“嘉佑禅院”。从此该寺就名为“嘉佑院”。
东莱祠 俗称吕公祠,在旧县镇,系吕氏后人为纪念北宋名臣吕东莱(祖谦)所建。始建于元末明初,明嘉靖年间重建,泗州知州汪应轸撰有《吕东莱先生祠堂碑记》,详述其修建原委。东莱祠有庭院三进,十多间房屋,后存于女山湖镇老供销社大院内。该祠不仅是吕氏宗族祭祀、集会活动场所,也是官宦或富贵人家读书求学的学堂,地方饱学之士多出于此。
二娘庙 亦称娘娘庙、女山庙,始建于北宋年间,现仅存遗址。据《盱眙乾隆志》记载:“在玉环山,相传眉州一老者姓柳,携二女流寓此山,既殁显灵,祷者纷集。明弘治间有碑记。”
焦城之战 据《方舆纪要?卷二十一》记载:“焦城,在淮陵废县西。梁天监二年,魏元澄南寇,将军王燮保焦城,魏党法宗等攻拔之,进破淮陵,即此。”《资治通鉴·梁纪一》:“梁天监二年,即北魏景明四年(公元503年)八至十一月,北魏发动兼并南梁的战争,这就是著名的“淮陵焦城之战”。
开化寺 原名都梁寺,亦称大寺,据当时乡老口传,始建于北宋,毁于清康熙年间。宋皇祜二年改名开化寺,遗址在今明光市石坝镇津里村北七里湖水中,清康熙年间设有“开化寺集”。《康熙盱眙志》载:“太平乡在县治西南,管图六:河稍桥、木场河、开化寺集、石坝集、津里镇、河稍桥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