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指向语用的阅读实践》有感

(2019-08-29 20:58:13)
标签:

教育

分类: 心得体会

读《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有感

                                          横山区第六小学  姚晨辰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常常停留在理解与分析内容的层面上,围绕着思想和内容进行线块的教学设计。一课学完,学生的收获是了解了一个故事,或明白了一个道理,或知道一处景物,只关心文本的内容,却不太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对此,笔者最近阅读了王林波老师的《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实践》,对语文教学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探索“以阅读理解为基础,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以言语表达为重点”的教学理念,即指向语用的阅读教学。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可见,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概括来说,就是通过文本的语言文字,理解文本的言语内容,掌握文本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与感悟。

首先,是多角度地解读文本。文本的解读是课堂教学的根,苏霍姆林斯基说:“为了上好一堂课,一辈子都在备课。在文本面前,教师的身份比较特殊。既是读者、作者,又是学生、教师。”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文本解读时,不仅要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思维的共鸣,还要照顾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阅读个性。唤醒学生生命意识,走进文本,从而研读文本。

其次,要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就是老师同在课堂上,借课本里的一篇篇课文作例子,教会我们的孩子说话和写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是言语的表达。但事实上,大部分老师仅仅在教课文,关注言语内容,忽视了言语表达形式。因此,语文教学的重点应由“内容的分析”引向对言语表达形式的研读、品析、借鉴、运用,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达能力的言语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用“讲解课文内容的方式来教语文”,聚焦的仅仅是“文章写什么”,而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应关注“文章是如何写的”,即文本的表达方式,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都具有独特的结构形式,是学生学习与借鉴的重要范本。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落实呢?在低年级段教学中应以借鉴模仿为主,模仿是孩子一切言语实践的基础,让低年级学生感受优美的言语表达,多提供规范的言语表达范本;在中年级教学中,应以“揣摩”和“实践”为主,中年级课文内容丰富,要学习文本中用词的精妙、布局的精致、表达的精当、蕴含文旨的精心,在阅读教学中,要从只注重内容分析与理解中解脱开来,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布局的方法、文本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在高年级段的阅读教学中以强调思维的创造性为主,让学生的表达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为学生营造和建构思维创造性的平台。

综上所述,阅读教学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课内文本,在教学中扎实有效的进行语用训练,既让学生准确的理解文本,又让学生习得过硬的语用本领,才能让学生在每一篇课文中都能够学有所得,得有所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