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观潮》教学实录刘世梅

(2019-06-03 12:24:53)
标签:

教学设计

                  《观潮》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编写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和善的情感,二是引导学生一边读书一般想象画面,并品味重点词句重点语段,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目标

     1、 会认会写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沸腾等词语。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

难点是体会文中有关语句,想象课文描绘的的大潮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八月十八日,壮观天下潮。今天让我们继续观看钱塘江大潮。

二、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三、精读课文,感受大潮

   师过渡:潮来前江面十分平静,大堤上已是人山人海(看插图),人们焦急的等啊盼啊,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是什么声音?(潮来了)

师:对,大潮就要来了,你们想看看吗?
  生:想!
  师:说去就去,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地轻声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大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大潮声音的词句,用“直线”画出描写大潮样子的词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读,勾画。)
  师:

生:我画的描写潮来时声音的句子是——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描写大潮样子的句子是——从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师:嗯,你听到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闷雷滚动,看到它的样子——一条白线。
  (师板书:闷雷滚动、白线)
  师:那么大的潮为什么会是一条白线呢?
  生: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就是人们在地平线上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所以这时的潮头看起来像一条白线。
  师:原来是这个原因,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一下。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那条白线就是大潮的潮头。观潮的人们从一大早一直等到了午后一点左右,这时才看到了一条白线,如果你们是观潮的人,你们会怎么样呢?
  生:喊!
  师:怎么喊?
  生:快看呀!大潮真的来了!
  师:那么多的人,大家都这样情不自禁地喊呀,叫呀,这就是“沸腾”的场面。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生齐读)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会观潮,不仅听到了大潮在远方的声音,看到了大潮在远处的样子,更难得的是你们还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情绪,真是不简单。
  师:大潮在远处时其声如闷雷滚动,其形似一条白线,难道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潮仅仅是这样的吗?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一个句子,想一想这条白线是怎样变化的?(提示学生重点理解“横贯”一词。与同桌讨论刚才同学提到的“那条白线很快地移来,却慢慢地拉长变粗”是否矛盾。)
  (生自由读,并与同桌讨论。)
  生1:我认为刚才这个问题并不矛盾,课文中它逐渐拉长变粗,我们在美术课学过远小近大的道理,那是一种视觉效果,所以我认为这里并不矛盾。
  生2:我想这里是进一步说明钱塘江大潮很大。因为江面很宽,那么宽的江面全都是潮水,所以我从这里体会到它气势雄伟,而并不矛盾。
  师:你体会得真好,“横贯江面”多么壮观!让我们闭上眼睛去想像那个情境,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师播放大潮由远及近的画面。)
  生:(不由自主)真美啊!
  师:请一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像画面。
  (生读“那条白线……横贯江面”)
  生:我们脑海中出现了那条白线慢慢拉长变粗,向我们涌来,最后整个江面满是潮水。
  师:咱们一起再体会着读一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读得真好,浪头越来越近的时候,大潮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生:大潮越来越近,就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师: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
  (学生全体举手)
  师:(举手)再加上我一个,我也特别喜欢。多精彩的语句呀!不过,要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你们再自己多读几遍,待会儿我们来比赛,看谁读得最好。
  (指导学生个别赛读,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读书去感受了大潮汹涌而来的气势,现在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师播放大潮通过时的电脑画面,学生看着,不由自主地惊讶、赞叹。)
  师:谁能谈谈你刚才的感受?
  生1:我想到书上“飞奔而来”这个词。
  生2:我感到潮水真是“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师板书浩浩荡荡、飞奔而来)
  生3:我觉得浪潮就象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气势非常雄伟,声音非常巨大,大潮好象千万辆坦克发动的声音。
  师:你体会得真好,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生3:我怕读不好。
  师:你刚才体会得这么好,一定能读好!同学们,你们觉得呢?
  (教室一片鼓励的掌声)
  (3读句子)
  师:读得真不错!能让我试试吗?
  (学生高兴地叫好,教师朗读这一句,学生热烈地鼓掌。)
  师:谢谢大家的鼓励,该轮到我为你们喝彩了,行吗?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读得棒极了!我都被大家的朗读给震撼了,学到这儿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潮的样子?
  生:想!
  师:现在你们就站在海塘大堤上,每位同学就是海塘大堤上人山人海中的一员,你们现在观潮是什么心情?
  生:激动!
  生:着急!
  生:兴奋!
  师:大家看了画面后,请你用一句话说一说此时的感受。
  (师播放大潮来时全景画面,学生发出惊呼。)
  生1:大潮真是雄伟。
  生2:我觉得钱塘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副其实!
  师:你们想不想把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一天下奇观讲给自己的亲人、朋友们听呢?
  生:想!
  师:那大家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生自述)
  生1:我讲给我邻居姐姐听:姐姐,今年暑假我到钱塘江去了一趟,我们很早就到了那儿,直到午后一点左右,才听到隆隆的响声,好象闷雷滚动一样……
  (三名学生分别依据课文和画面,加上自己的想像进行了复述。)
  师:下面老师要给同学们放画面,请大家当小主持人,给画面配解说词,大家高不高兴啊?
  生:高兴!
  师:当主持人可不容易,你们知道解说词在哪儿吗?对了,就在书上的三、四自然段,咱们就来个《话说钱塘大潮》的第二集《潮来时》。
  生:好!
  (两名学生配解说词)
  师:作者围绕着大潮声音、形状的变化,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具体地描写出来,我们读后,如闻其声,如见其形,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的观察方法,平时多用眼看,用耳听,用心去想、去体验,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刘世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