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2019-04-13 12:08:26)分类: 论文交流 |
摘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习兴趣;语文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第一推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不但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而且还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美国著名视听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显示,视听工具、实物形象比语言、视觉符号更易于提供具体和易于理解的经验。21世纪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时代,它对教育的要求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高度创新能力和很强信息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能力和加工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和人文化的挑战,它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一、运用信息技术,让拼音教学更具直观性。
小学低年级儿童,特别是一年级新生正处于从幼儿向儿童的时期过渡。处于这一时期的儿童理解能力差,记忆全靠死记硬背,他们擅长于记忆形象、具体的材料。另外,一年级新生的记忆效果与他们的情绪有着极大的关系,即在高兴时记忆效果好,反之较差。拼音是一年级新生认知、学习的第一道难关,在拼音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直观性,借助形象直观富有情趣的多媒体的动画来进行直观演示,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正确感知,从而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他们轻松愉快地度过小学学习的第一道难关——汉语拼音。
学生对拼音很陌生,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把它们制成一些动画片的形式,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喜欢看动画片,他们一下子就有了兴趣,就愿意来学了。在动画片的制作过程中,把拼音的读音和写法,以及图片融为一体。比如在学o时,就可以先出示一只大公鸡在喔喔叫,配上o的声音,引导学生看o的形状就和公鸡的嘴形很像,学生可能一下就记住了它的读音和形状,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复韵母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很难分清哪一个究竟读什么,比如ei——ie 看起来很像,学生容易把这个读成那个,很难分清,我们就可以给每一个编一个故事,ei是一只鹅拖着一件很重的衣服在路上走,边走边叫ei。声音配上图,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e在前,i在后就读ei.。ie就是一棵树上飘上一片树叶,一只鹅看到前面掉下来一片树叶,以为是它的一件衣服,赶快捡起来穿在身上,高兴的叫到耶耶,学生们通过看动画和听故事,很快就记住了i在前e在后,就认ie。就这样通过这几个故事制成的动画,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几个韵母,觉得学习拼音也这么有趣,就会更加爱上学语文。在后面的声韵母相拼的学习中运用信息技术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学什么都容易了,就可以有一个真正快乐的童年。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语文教学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创设情境。多媒体的运用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充分显示出其优势。
教学时,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出现课文情境的氛围,让学生在声音、图形、文字的效果下,学会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运用文字的技巧,效果会好很多。如《开国大典》,这是一篇场面描写的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和视频让孩子们感知大典的场面以及典礼盛况,能把孩子们带入情景,体会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的无比自豪之情。这样的设计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
三、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理解课文重难点。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被一些课文中出现的重点和难点所烦恼。而这些重难点恰恰是绕不开的课文的灵魂,因而如何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并且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就成了语文课的关键。多媒体以及网络技术的应用帮助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例如《学弈》一课,在学习体会文言文时疑惑,教师需要举一反三,有信息技术配合出现解释,通过对比学习,孩子们就能了解“之”的用法。
四、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目标。
教学手段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要紧扣优化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兼顾协调好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教材的支撑作用与媒体的辅助性之间,有效服务于语文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用好、用实和用巧现代信息技术。
五、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思维和创新能力。
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会提问,才能思考、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能营造更好的创造环境,引导学生想象、创新。
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赖于营造良好的氛围。学生有了浓郁的情感,欢乐的情绪,那么他们就会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在教学《松鼠》时,当电脑课件播放不同品种的松鼠的调皮动作时,这一情景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孩子们的眼前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太可爱了!”“真漂亮啊!”……这时让孩子们说说你为什么喜欢松鼠?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运用课件这种直观手段,不仅激发学习兴趣,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蕴含着极大的创新潜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授《搭石》一课时,课件中收集了许多关于石头、河流的图片,录像片段等资料,播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并且进行了语言表达的训练。
总之,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有助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2]孙杰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
[3]《语文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