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发展途径

(2017-10-12 15:06:48)
标签:

核心素养

教学

分类: 语文教育

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发展途径

        王吾堂

2016913在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的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学生身心发展核心素养的做了界定。 

所谓中学生“核心素养”包括三个方面,六大要素,十八点要求:

第一方面是“文化基础”,包括“人文底蕴”(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三点要求)和“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三点要求)两大要素;第二方面是“自主发展”,包括“学会学习”(包括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三点要求)和“健康生活”(包括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三点要求)两大要素;第三个方面是“社会参与”,包括“责任担当”(包括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三点要求)和“实践创新”(包括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三点要求)两大要素。

这个权威界定,必然引发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理解?第二,培养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家庭,社会,还是学校?

先说第一个问题——

“核心素养的提出,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点和突破点来说,其创意有三点——

1)整合三维目标的整合,将核心素养贯穿于课程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以及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整个过程中。

2)把知识要求和过程要求提升为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包含了知识积累(吸收和内化)与运用(应用和迁移)的能力和素养。

3)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升到“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高度,使“三维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得以聚焦、提升和定格,突出了“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

所以说,核心素养三维目标的整合和提升,将教学目标提升到决定人的发展潜能的意识文化和素质素养。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内容、过程方法,剩下来的就是能力素养、思维思想和道德修养。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提升人的素养,而不是掌握知识、技巧本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提出21世纪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改变。英国英格兰认为核心素养是年轻人为了适应将来的生活需要具备的关键技能,以及学习、生活和工作所需的资质。北师大林崇德教授领衔的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核心素养”应该具有三个特征:它不是指数量众多的、满足人基本求生需求的素养,而是指少数的、能促进人向上发展的素养;      它需要通过社会生活,特别是学校教育进行培养,而又在具体社会情境中得以体现;它包括知识但不等于知识,它包含能力、信念、意志、毅力、态度等要素,并超越了这些要素的简单组合。

用什么来检验核心素养呢?把你在课堂上和书本上学到的知识都忘记了以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可以检验你的智力素养。把你在社会上得到的地位、权力、财产、名声都拿走了以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可以检验你的心灵素养。

所以说,核心素养是指人完成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关键的知识、能力和品格的综合表现。它包括智力和心理两方面素养的综合。

第二个问题就是关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基本途径问题。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必然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生理和心灵的色彩。 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总裁兼校长胡敏认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并且要以身作则,做终身学习者。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永新指出,家庭教育要从经验走向科学。美国日内瓦文理学院首席中国学术顾问约翰教授指出,家庭教育的职责是锻炼孩子的健康体魄、教会孩子有效地沟通、培养孩子道德与品质、养成孩子的良好习惯。 就是说,孩子的健康和身体发育,孩子的语言发展和沟通能力,尤其是孩子自我发展的意识、习惯和品格特征主要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

社会教育——生存环境对人的成长不仅是熏染与影响。天赋平常的人能否成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处的具体教育环境,学校能够培养出也能够毁灭掉一个中等之才。天才却是不受某个具体教育环境限制的,因为他本质上是自己培育自己。当然,天才也可能被扼杀,但扼杀他的只能是时代或大的社会环境。           一个人的天赋素质是原初的、基本的东西,后天的环境和教育都是以之为基础发生作用的。对于一个天赋素质好的人来说,即使环境和教育是贫乏的,他仍能从中汲取适合于他的养料,从而结出丰硕的果实。

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课程文本、课程资源、体验性课程结合在一起,主动学习的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发挥课程的功能,促进学生学习经验的获得、改造和固化。

获得核心素养的体验和经验,需要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途径来实现。但根据相关调查,学校教育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贡献可达到70%左右。

其实,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外阅读,尤其是经典阅读是可以拓展课堂阈值,是可以建构家校联系的桥梁。重视课外阅读,是提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也许仅次于课堂教学。

    我们所强调的课外阅读包括学科阅读和经典阅读。学科阅读,是学生学科能力和素养提升的主要途径;学科阅读是学科教学的手段,学科阅读素养是学科教学目标,阅读理解是学科最重要的核心素养。经典阅读包括中外文学经典、文化经典和科学经典的阅读。阅读目标是汲取思想,滋养生命,从经典中把握于国于家于生命有价值的内容、情感和思想,于自身成长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和智慧。

国家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努力,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成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就如同星辰大海里指路的灯塔,指导着人们前进的方向。中学阶段就青少年身心成长而言就是点亮心灯的季节,就是心灵上色的时期。心灯点得明亮了,就可以照亮一辈子的人生之路;心灵的底色纯正了,就可以保障一辈子都难以染上杂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