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棒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016-09-26 18:29:32)小棒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茅坪小学
【摘要】:小棒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在小孩子们的眼里既直观又形象,几乎触手可及。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小棒安排进行教学操作活动,既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又便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正是如此,小棒作为最简单的学具,它的地位在课堂中是起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本人任教已十几个年头,一直从事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很多时候都是教一年级数学。刚开始教学一年级时,令我最揪心的教学内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小棒是学习数学最简单的学具,制作比较简单,但是作用却非常重要,在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它的合理使用能使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化,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学生实现自主、探索、合作与实践的学习方式,最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动手操作,亲身经历实践成为学习中的主人。一年级是小学生正式跨入学习数学大门的开始,笔者认为:小棒好比是一把打开数学大门的钥匙,我们低年级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好这把开启数学大门的钥匙。
1.有利于学生形成数感
什么是算理?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计算得出结果的理由。是指计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关键所在。学生只有理解了计算的道理,才能”创造”出诸多计算的方法,从而才能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所以计算教学必须从算理开始。算理是数学计算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低年级小学生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很难理解抽象的算理。例如在教学《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个位从十位借10后,个位要加10,十位要退1。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形象的观察到:个位上的数借来10以后,就多了一个10,所以要加上10;十位上的数借走一个10以后,就少了一个10,所以要退1。在学生有了直观的理解以后,再引导学生找出用竖式计算退位减法的规律:各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我们教师千万不要认为摆小棒浪费课堂教学时间,担心课堂教学秩序混乱,难以控制局面,可以省去这样的操作过程。也不要认为有些计算教学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所以就不使用小棒了。其实不然,摆小棒,可以把直观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特别对于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小学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感悟理解。
近代教育家李镇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形成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动力源泉,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越浓厚,求知愿望就越强烈,数学素质就会得到较快发展。个人粗浅的认为,数学教师,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师,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务是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不讨厌数学,不觉得数学是枯燥的。在数学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小棒就可以让学生实实在在的“经历(感受)、经验(体会)、探索”的学习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充满兴趣地探索数学新知识。小学生活泼好动,我们在教学时,可以多设计一些摆小棒的活动。比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小棒摆摆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数一数用了多少根小棒。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100以内的数,对数的理解才会更加深刻。教学《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认识》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这些图形,摆完后,和同学交流自己发现了什么。通过摆这些图形,既让学生在玩中感悟到数感,又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感受到这些图形的特征。又如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可以用同桌”摆小棒”的游戏让学生动手操作,摆放小棒,相互协作,起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的目的。如学生甲说:“我出6”,摆6根小棒;学生乙说:“我出4”,摆4根小棒。然后学生分别说出“6+4=10,4+6=10,10-4=6,10-6=4”。如果一个学生说错了,另一个学生就纠正,并且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巩固了10的加减法。通过摆小棒,使学生将动手操作与观察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孩子既轻松愉快地学会了知识,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总之,小棒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学具之一,它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们不能忽视它,一定要熟练的把它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去,是小棒成为我们教学中的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