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文之鼓琴也,师旷之枝策也(51),惠子之据梧也(52),三子之知几乎(53)!皆其盛者也,故载之末年(54)。唯其好之也(55),以异于彼;其好之也,欲以明之(56)。彼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57)。而其子又以文之纶终(58),终身无成。
注释:
(51)师旷:晋平公时的著名乐师。枝策:用如动词,用枝或策叩击拍节,犹如今天的打拍子。
(52)惠子:惠施,古代名家学派的著名人物。据:依;梧:树名。惠施善辩,“据梧”意思就是靠着桐树高谈阔论。
(53)几:尽,意思是达到了顶点。
(54)载:记载;一说载誉。末年,晚年。
(55)好(hào):喜好;“好之”意思是各自喜好自己的专长和学识。
(56)明:明白、表露。
(57)坚白:指石的颜色白而质地坚,但“白”和“坚”都独立于“石”之外。公孙龙子曾有“坚白论”之说,庄子是极不赞成的。昧:迷昧。
(58)其子:指昭文之子。纶:绪,这里指继承昭文的事业。
译文:
昭文善于弹琴,师旷精于乐律,惠施乐于靠着梧桐树高谈阔论,这三位先生的才智可说是登峰造极了!他们都享有盛誉,所以他们的事迹得到记载并流传下来。他们都爱好自己的学问与技艺,因而跟别人大不一样;正因为爱好自己的学问和技艺,所以总希望能表现出来。而他们将那些不该彰明的东西彰明于世,因此一生守着无人能懂的‘坚白论’迷昧而终;昭文的儿子也继承其父亲的事业,终生没有什么作为。
感悟:
昭文、师旷、惠子这三人都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专家学者,他们在某一方面异于常人,且希望通过自己的专长获得知名度与实际收益,庄子在此提出质疑,这样专心于一项业务,能算是有所成就吗?所谓的‘成就’,不过是一些虚浮的赞誉、利益罢了,真正的圣人,都是些完整的普通人,他们不搞那些哗众取宠的技艺、绝活,而是回归日常,认清自身思想、情感及行动的过程,从而挣脱一切效率、模式、功利之枷锁,让心灵归于宁静,活出本真、活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