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精义解

(2021-02-10 22:57:22)
分类: 运动、武术、健身
              “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精义解
                                                                        马国兴
或问曰: 还有“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的说法, 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传承真的就是这样吗? 您老又是如何认识、 理解这句古老而又时髦的谚语的?
答曰: 是的, 针对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功夫及传承的方法、 法式来说, 这句谚语的本意, 说的一点没有错误! 完全正确! 但是, 这要看一个人是如何来认识、 理解了! 有人用这句话专事攻击他人的借口, 可知对此句真言理解得庸俗肤浅了, 清楚地说明其“好读书而不求甚解” 矣。 只有分析正误了。
然而, 根据“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的认识论、 方法论告诉我们, 同样的“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的说法, 就自然的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论来。 就是圣贤的认识见解和凡俗的认识俗见的区别。 下面来分析讨论:
凡俗的见解认为: 真传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假传则是万卷书的内容, 书上写的在清楚也都是假的, 只有一句话告诉你才是真的。 其实, 正是凡俗之人的这种咬文嚼字的死于句下的小聪明, 才把自己引向了歧途。 并且经常以这种解释的方式攻击他人而又自以为得意呢? 因为在他的心目中存有“真与假” 的概念所致也。
圣知的见解认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传承方法, 就是“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这两种方法统一交融实施的结果。 因为, 这句谚语清楚的说明了“两种入门” 的法式了,不这样传承, 就没有传统拳术攻防之道在人世间的流传之这样的历史悠久而又区域广泛了。
关于一个人能够成才的法式, 老子在《道德经· 第四十八章· 忘知》 一文中说:“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 的说法, 就清楚的说明“为学日益” 乃是“理入门” 的法式, 明者便能“以文观法” 而得法; 而“为道日损” 则是“法入门” 的法式, 智者便能“以形鉴真” 以至用而又能印证。
这一认识, 在佛门弟子达摩来到中国时所传授的佛门理法亦是“二入四行” 的法式之法说。 所谓“二入” 就是“法入门” 和“理入门” 两种法式相互为用来达到修行的正果。
对于“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这句诀言的认识、 理解、 应用之所以产生天壤之别的差异, 根源就是对“真” 与“假” 二字的认识、 理解、 应用产生的。 尤其是对“假”字的认识、 理解的概念不同, 在应用中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分歧、 差异。
凡俗之人所说的“假” 字, 乃“真假” 对应的“假” 字来认识、 理解的; 
圣贤之人所说的“假” 字, 乃“假借” 中的“假” 字来认识、 理解的。 而有关修炼中运用“假借”二字来说明问题的, 在古传《易筋经》 中有明确的出处, 以资对照, 录之如下:
两目 内 含光 鼻中运息微
腹中觉空虚 正宜纳清煦
一切惟心造 炼神竞虚静
假借可修真 四大需保固
柔弱可持身 造化生成理
从微可知著 一言透天机
渐进细寻思 久久自 圆满
未可一蹴企
一句“假借可修真” 的说法就说清楚了——假借万卷书中的知识, 亦可以修得真功夫艺境, 是存在这种可能的。 但是, 必须具备“以文观法” 的能力和“以形鉴真” 的能力才能成为事实呢!
《易经· 系辞上传· 第十二章》 中说: “是故, 形而上者谓之道; 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 推而行之谓之通; 举而错之天下之民, 谓之事业。 ” 其中“形而上者”谓之无形之“道” 学; “形而下者” 谓之有形之“器” 学。
一般的来说, 修炼无形之“道” 学的内容, 运用修炼功法的“法入门” 的法式, 属于“无言之教” 的内容, 在于尽性穷理而得道; 修炼有形之“器” 学的内容, 运用学习经典著作的“理入门” 的法式, 属于“有言之教” 的内容, 在于穷理尽性以合道。 这就是“理入门” 、 “法入门” 两种入门修炼法式存在的根本道理。 凡修炼者皆须此两种入门法式相互为用, 才能循序渐进而修而最终能功臻大成艺境。
所以, 对于修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来说, 即存在得到师父“真传一句话” 的内功养生之道的方法之传授以炼己, 同时又要认真观读各家拳谱经典著作的“假借万卷书”的理法知识以完善自己。 一个人只有如此两法并举齐趋的修炼, 才能躬身自厚自学成为“文兼武全将相身” 的济世之人才, 才能具备传统拳术攻防功夫大家的功德艺境。
这就是我对诀言“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 之本意的理解之论述, 不知可否?
或问者曰: 言语朴实, 启人醒悟, 妙哉! 妙哉! 辨析的天衣无缝! 敬佩至极矣!
答曰: 道理虽然明白了! 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关键仍然在于要勇于实践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