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老三拳精义解
(2021-02-10 22:30:21)分类: 运动、武术、健身 |
形意拳老三拳精义解
或问曰:我修炼形意拳已经有了20多年的历史了,基本上所有的形意拳套路的修炼方法我都经历过了。然而,在形意拳门中有“老三拳:溅、裹、钻”的说法,从我听到这个说法后至今,我亦多年来先后请教了众多的形意拳师,求教:何谓形意拳老三拳?是指溅拳、裹拳、钻拳?还是另有其义?本来形意拳就有“无形意拳”和“十二形拳”,还有“砸势捶”。拳法并不少,为什么又出来了“老三拳”的说法呢? 今日当面请教,敬请释疑解惑!
答曰:确实,形意拳老三拳的说法由来已久,虽然不知起于何人?起于何时?但是,这种说法在形意拳门流传已久,影响极其深远了,造成了众多修炼者的困惑,也是该解释清楚的时候了!下面就我的所知,老谈谈我的认识,不知是否能让你感到满意!
或问曰:您老乃当代传统拳术之大家的盛名早已遍及武林界,基本上都只到您老的理论精辟,方法严密。故而才千里迢迢,专门拜访以求得正解!
答曰:哪里用得着这么客气,也用不着吹捧呀!我只是实话实说而已!
形意拳老三拳的提出,虽然不知始于何人?何时?但是,在《王芗斋专集选》中确实有老三拳的概念提了出来,录之如下:
意拳正轨
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三拳者,践,钻,裹也。践拳外刚内柔有静力(又曰挺力),曰虚中,以含蓄待发之用;钻拳外柔内刚如棉里裹铁,有弹力,曰实中,乃被动反击之用;裹拳刚柔相济,有惊力,曰化中,乃自动之用。任敌千差万异,一惊而即败之。所谓枢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王芗斋这段论述老三拳的基本观点,乃从内劲、外形匹配如一的法式不同,而形成了“践、裹、钻”的三拳,这存在“践、裹、钻”三拳就是老三拳;或是不同于具体的“劈、崩、钻、炮、横”之五拳的意思,换句话说:古势老三拳,不是“践、裹、钻”之三拳,而另有其义?而同时说明“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合而观之为“技击”的意思。
说说三拳
练形意的人都说三拳三棍,众说纷云,我过去也有不同的理解,后练戴家拳法后,才知过去都是误解,有很多东西都是误解,首先三棍并非人们讲得拦,拿,扎,这个以后再说,下面说说三拳:
所谓三拳,并不在于拳势,而在于内在的劲法与身法.有人说向上的劲为钻,向前为践,横为裹,因而三拳是指钻,崩,横.我过去也这么想,其实这是错的。
岂知三拳之外,还有追,押,里,三拳,称为补手,拳谱上讲钻拳似闪电,裹拳如卷饼,践拳似马奔.下面先说说躜拳.
躜拳也叫截拳,这个很重要,拳谱上讲顾,开,截,追其实顾就是开就在于截因这样读叫截顾开,截法就是顾法,截了对方,对方门户自然就开了,才可进身,这个叫追,所以顾开截追要连在一气.躜拳正好就表现在这里,从外形上看,其手法如同我们形意的掩肘而后用肩打,拳势很简单,但内里它有独特的身法,即束展,戴氏的束展与河南的又不同,要比河南的动作小,有反弓劲,俗称猴势,是从武当导引法得出来的,所以讲打法以身顾,用肩肘打人,所以躜拳不在拳法而在身法,要一触即发,一碰人就倒,所谓有躜拳似闪非闪也,有山倒岭塌之势,无身法,如何能有山倒岭塌之势.以下两拳,以后再讲.
现在讲讲裹拳,从外形上看,裹拳就是我们形意八字功里的掩肘,是顾法,但裹拳有一个补手,叫押,就是当对方打来时,我要束身,掩手回顾,然后将裹手贴到对方身上,别一手做趁手,其手法类似太极的竖挤,劲法类似辟拳上举时之劲,因为身子束着,所以稍一展,给对方一点劲,对方就会被连根拨起飞出,当然也有其他变手,比如戴奎和李伶动手时,所用的也是裹拳,只是戴在展身时,另一手从肘底翻出.反手击中对方肋部,使其不治而亡的.所以三拳很重要,在戴家拳里,三拳和双把是最自然,最本能的拳法,有一个日本人和我动手,被我用裹拳一下子飞出,起来后说,没见我动,他怎么就出去了,一个劲的对我弯腰.可见拳谱中说三拳三棍非等闲,又说世人若得其中味,武艺之中状元郎.此话不虚呀.
下面再谈谈践拳,拳谱中讲,践拳似马奔,所以要用践拳,没有身法是根本不行的,践拳的外形象形意用的挑肘,是打顾一体的拳法,当对方向我胸以上打来时,我不出手去架,而是用身法往上冲,要用独特的束展劲,肘往上挑,自然就将自身护住,自己的前脚要踩对方的后脚,一起身,一进身,对方就被跌出老远,所以践拳是肘法说得更白一点是身法而不是拳法,另外根据练法不同,践拳又有单践与双践之分,践拳完后,如果不得手,要用里拳来补,类似车派八字功中裹里的展势.
h |-q}R vt除三拳外,另外还要练三拳合一,即将三种劲力与手法合在一起练,练到纯正自然,一出手本能的就有。
综上所述,三拳的要点不在拳法,而在身法,只有有了身法,惊劲真正上了身,才好用,李文贞先生说不管他动也打,静也打,刚也打,茅也打,如果身上出不来惊劲,能这样吗吗,所以我说按我的标准,看一个人是否是高手,不管他是练什么的,只要惊劲没上身,就不能算是高手。
这个同道的认识,说明了老三拳是与“三棍”法说,同时出现在形意拳谱中的。但是,这个同道将老三拳视为三个拳式攻防招法来认识,这一点我不能苟同。尽管其分析的清清楚楚,就因为,没有谈透“践、裹、钻”来龙去脉。
步法身法手法乃是老三拳
三棍法说,就是身法的“三轴法说”,这是通过“融化法融化”的约定俗成的说法。由此推论,所以说老三拳也应该是一种“融化法融化”的约定俗成的说法之体现。下面来分析:
谁都知道形意拳是由心意六合拳演化而来的的拳种。尤其是心意拳的“五字劲诀”:“踩、扑、裹、束、绝。”而这五字诀的高明所在,乃是五字表达的是一个攻防势。这是公认了的事实!踩者,说的是下盘足步法的“蹬踩二意莫放松”的方法;扑者,说的是手法的“出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的方法。裹束二字说的是身法裹束进身犹如鹞子钻林之窄秀灵活。绝者,说的是“内劲出没,其捷可使日月无光,而不见其形。手到劲发,天地交合,而不费其力”的意思。
踩者,溅步也,下盘功夫者也;裹者,束裹抱身之身法也;扑者,领气之首的手法之钻也!此三者,是形意拳古势之老三拳也!老者,拳之母也!所以说,形意拳之老三拳,不在形意拳中,而在其母形意拳的“五字劲诀”中。就是“溅”为一拳,步法也;“裹”为一拳,身法也;“钻”扑为一拳,手法也。可以说:形意拳门之老三拳乃“溅、裹、钻”之三拳也!实际上是说“步法、身法、手法”视为三拳,可以幻化出五行意拳和十二形拳的任何一拳!
这一认识观点,而能得出:万拳变化皆出于“践、裹、钻老三拳”和万法出于“三体式”的道理是一样的!
这就是我对形意拳门“践、裹、钻老三拳”之精义的基本认识。不知对否,请指教!
或问者曰:您老的分析,严谨缜密,我无可挑隙!我可以认可。以此观点来认识形意拳的内容,自由一而贯之的感觉。但是,是否形意拳门的同道仁人能否认可,我亦不能知道!但是,这一观点肯定会引起同道仁人的重视,那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