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杰的行为目标

(2019-08-24 05:37:32)
标签:

马杰

行为目标

教学目标

分类: 教育随想


马杰(B.F.Mager),美国心理学家,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论述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

可以说制订新课程标准的基石之一就是马杰的行为目标理论,明确提出标准表述的行为动词要有外显性可操作性。行为目标的研究者是马杰,马杰于1962年根据行为主义心理学提出行为目标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目标有时也称作业目标,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行为目标的优点是非常清楚的,它清楚地告诉人们,这里所指的分析能力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观察和测量这种能力。行为目标强调学习之后的行为变化和变化的条件。它的一般模式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一反应模式。也就是说,它要求陈述提供什么条件(刺激)和学生能做什么(行为)。只要将刺激和反应规定得具体,则陈述的目标也就具体了。马杰概括为三个要素,一是行为动词、二是行为条件、三是行为标准。我们新课标提倡五要素,其实就三要素的简单扩展,如行为主体就是学生,马杰没有过提,但他所指的行为就是学生,行为对象也没有提,那就要学习的内容,这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1.可观察的行为

行为目标要用可以观察的行为来表述教学目标。在目标表述时要避免使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动词,如“知道”、“理解”、“欣赏”、“记住”等等,而应该使用行为动词,如“背诵”、“解释”、“选择”、“写出”等。使用行为动词,可以使我们很容易观察到目标行为是否实现以及何时实现。

教学目标中的行为是否可观察,关键在于所选用的动词,对布鲁姆三个领域的教学目标都选用了明确的行为动词,对我们如何陈述这些领域的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表6-1列出的是为认知领域的目标所选用的动词。

认识领域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

知识:界定、描述、指出、标明、列举、选择、说明、配合、背诵等

理解:转换、辩护、区别、估计、解释、引申、归纳、举例说明、猜测、摘要、预估、重写等

应用:改变、计算、示范、表现、发现、操纵、修饰、操作、预估、准备、产生、关联、解答、运用等

分析:细列、图示、细述理由、分辨好坏、区别、指明、举例说明、猜测、关联、选择、分开、再分等

综合:联合、编篡、组成、创造、计划、归纳、修饰、设计、重组、重建、重改、重写、总结等

评价:鉴别、比较、结论、对比、检讨、分辨好坏、解释、指明、阐释、关联、总结、证明等

2.行为发生的条件

行为目标中的条件要素说明了在评价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时,在什么条件下评价。行为发生的条件通常包括下列因素:

(1)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室外、安静或噪音等。

(2)人的因素:独立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

(3)设备因素:工具、仪器、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

(4)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

(5)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

(6)问题明确性因素:指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发生。

3.可接受的行为标准

行为标准是衡量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通过对行为标准作出具体描述使行为目标具有可测量的特点。标准的表述一般与“好到什么程度”、“精确度如何”、“完整性怎样”、“要多少时间”、“质量要求如何”等问题有关。下面列出了主要的表述方式:

(1)正确的次序。如“将水的净化过程的六个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2)正确的百分比或程度,一般要在80%以上。

(3)精确度,如误差在多少之内。

(4)在多少时间内,如“8分钟内装好调好零件、并操作万用表”。

马杰的行为目标及其要素举例

 1

目标:给出一系列句子,学生能找出每一个句子中的介词

条件:给出一系列句子

行为:找出

对象:介词

标准:每一个

2

目标:给出10道除法计算题,学生能正确解答8道题

条件:给出10个问题

行为:解答

对象:除法计算题

标准:正确  8道题

3

 目标: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等分角,误差在1°之内

条件:给出直尺和圆规

行为:画出

对象:一个角等于分角

标准:误差在1°之内

根据马杰的行为目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目标陈述上的含糊性,使之变得更加明确、可操作。

例如,语文课的一个传统的教学目标表述为“教学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一个十分含糊的目标,难于操作,难于测量。改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可以表述为:

“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的句子与发表议论的句子进行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子贡其人
后一篇:比干挖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