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师创设认知冲突的方法与策略

(2018-03-04 08:28:26)
标签:

认知冲突

教师引导

归谬反意佯误

分类: 模块技术

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必须要学会寻找认知冲突。不管什么学科,不论何种课型,只有学习对学习存在认知冲突,就会产生学习的直接动机,知识点的理解、思维的产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才会有依附,课堂教学才会更丰富、更深刻。

如何形成认知冲突?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引导时,可使用以下三种方式:归谬、徉误、反意,使学生产生愤悱状态,形成认知冲突。

1.归谬: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不出现一丝错误。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则不亦然。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顺着学生的错误思路说,不要打断他,直到引出荒诞的结论。于是,学生自己就认识到了问题的所在,而这种认识将是深刻的、长效、令人叹服的。

如果学习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那么这种学习就是生硬的、强制的,因而也就不再是真正的教育。归谬的做法,正是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认识错误的一种有效方式。

2.佯误:假装不明白或者假装失误,从而使学生产生对问题的高度关注、主动表达和积极解决。

经验和教训同等重要,佯误正是遵循了这一观点。它通过人为的陷阱,设置了教训的存在,从而增加了学生对问题的注意与认识。

如和孩子外出回来,说:我转向了,怎么找不到家了?孩子会兴致盎然地带着你回家。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个地方什么意思?我咋没明白呢?等等。这些方式,都会陡然增强孩子的注意力,调动其全部思维与智慧进行解决。

3.反意:反意以其大幅的心理落差引起学生的注意,以近似于荒唐的观点引起学生的反驳动机,以达到辩论问题、加深记忆、深刻理解的目的。如:教师:我看这个定理表述的太罗嗦,有的字可以去掉,大家看这样说多简单?学生会出现如下反应:引起了警觉、认真分析、思辨反驳、听其他同学观点等行为,这也是在不断理解、记忆、强化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不自觉中掌握知识。

创设认知冲突,就会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愤悱状态,从而进入可教学时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