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参加山东拾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在线培训会议学习体会

(2021-03-18 09:07:16)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参加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教育科研方法在线培训会议学习体会

莒县博雅实验学校  张彦刚

3月17日,我有幸在莒县教育体育局一号楼大会议室参加了山东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教育科研方法在线培训会议。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上午进行的“研究案例展示”,流程是课题主持人汇报案例,特邀嘉宾进行专业点评,;第二阶段为下午进行的两场“专题讲座”。日照市教科研中心郭清娟主任在线主持了本次活动。

上午,第一个进行案例分享的是日照市东港区天宁小学刘翠珍校长,分享的题目是省教科规划课题《统编教材小学语文1+x同主题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张莉教授和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贵玲老师针对课题中的优缺点分别进行了高屋建瓴和富有针对性的点评;第二个进行案例分享的是日照东港区教师发展中心彭媛主任,分享的题目是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统编教材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与绘本主题阅读整合实践研究》滨州学院常华锋教授、海阳凤城街道中心小学刘云霞老师和潍坊盲童学校程建华老师分别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给予了精彩的点评,优点给予肯定,不足诚恳指出;第三个进行案例分享的是日照黄海高级中学高月峰老师,分享的是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中激情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青岛第三十九中学的梁隆开老师和潍坊滨海国际学校的李才强老师分别针对课题的细节问题和题目设计等问题给予了精彩点评;第四个进行案例分享的是来自日照市莒县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来守菊老师,分享的题目是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均衡发展的教育教学协作共同体研究》,济南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的曲文弘老师和济宁微山县教体局教研室的满在法老师分别针对协作区共同研究的内容和形式给予了中肯的评价。

下午,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雨亭老师和山东师范大学的曾继耘教授给我们分别作了《中小学科研成果的二次开发》和《教育教学成果的提炼与呈现》两场干货满满的报告。

听报告的过程中,我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地困意努力地听,因为做课题一直是自己的软肋之一,这促使我认真学习。就是太可惜了,由于机械的故障,第一个案例和几位老师的点评没有听清楚。后面几个案例就促使自己更加认真地去听去记去思考了。我的最大感受有以下几条:

第一,本次教育科研的内容安排非常合理,非常适合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学习做课题的途径。项目组首先安排四个案例给我们学习,当我们觉得这些案例都做得非常得好,并且的接地气的时候,后面几位专家老师给予的精彩点评,又让我们有了理性的思考。例如题目的设计,我以前上国培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做过课题的指导,这一次无疑又让我复习了一次。题目的指向性、独特性、具体化应该成为自己以后做课题的注意的地方。案例分享完,专家点评完之后,下午又安排了两场高屋建瓴而又脚踏实地的专家讲座,真正做到了案例引领和理论指导相结合,这对于我们初做课题的人来讲实乃是幸事。

第二,案例分享后几位专家老师的点评实乃点睛之笔,给我留下的印象特别深刻。回想起以前自己做过的课题,实在是汗颜不已。无论是自己主持的课题,还是自己参与的课题,真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不仅仅河过得战战兢兢,浑身还湿了个透。例如题目的设计问题,例如概念的解读问题,例如案例的选择问题,例如借鉴材料的丰富问题等等,都让我感觉以前做的课题那是白做了。如果本次研讨的视频能够重放的话,可以留下来不断地进行细细咀嚼和慢慢品味的。

第三,最后两位老师的专家讲座给我印象很深刻。曾教授的题目主要是给我们讲述的课题语言的选择与运用问题,包括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的筛选和提炼问题,这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确实是所欠缺的。我们一线教师可以说是最适合于做实践课题的一群人,因为我们不缺实践。理论研究交给大学教授们去研究即可。我们多在实践研究领域去关注应该会更容易成功一些。 陈雨婷老师讲的课题的二次开发我是最深有体会的。近几年来,参与的几个课题,包括自己主持的课题,基本上都是在做课题的时候更加关注一些,课题下来了,结题了之后自己就不再关注了,不再去继续了,不再去做推广了,就更谈不上继续去搞二次研究了。这不正是说的自己的不足与缺憾么?对于自己来说,从专家们的苦口婆心中,我应该在这点上多多加强。

第四,当然,本次研讨对于教师个人的小微课题没有关注,这是一个遗憾。大家看这四个案例,全是比较大型的课题。或者是基于全校层面,或者是基于协作区层面。或者是学校的行政领导或者是教科研领导主持,或者是协作区或者是教体局领导主持。这对于一线教师而言存有难度。当然,各位领导专家的课题主持工作确实有水平有高度有眼光有深度,但是,是不是缺少一线基层的小微课题的设计呢?一线教师做教研,还是从小微课题开始做起好。

    总之,这是我在本次教育科研活动学习中一点收获和一点反思。“寻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好风凭借力。把课题当作自己的长篙,把诗意盎然的“青草更青处”当作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向。让自己去做那个擦星星的人,让每一颗星星都焕发出他们本应该闪耀的光辉。我想这应该就是课题人的初衷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