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教育理念
标签:
德国教育育儿文化 |
http://s15/mw690/005SFDj6gy6PYd3eF4O6e&690
“每个孩子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但是却很早就消逝了。”爱因斯坦早在1930年的谈话中就发表了他自己对教育的看法。他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天赋,只是拥有无比强烈的好奇心罢了。”爱因斯坦并不是教育家,但他却对教育具有非凡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德国的教育,在近百年来涌现出一些创新的理论,并在岁月的考验中形成自己独到的一套教育模式,以这些教育模式为思想的私立儿童教育机构也随着这些模式的发展流传到世界各地,其中不乏像华德福、福禄贝尔等这样闻名的教育理念。近百年来,这些教育理念在德国的私立儿童教育机构,以及世界各地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年代的推移,当初的一些经典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出现了与新时代教育体制的摩擦和碰撞,甚至因为理念和知识的滞后性而与“伪科学”这样的字眼挂钩。
然而,追求精益求精的德国人显然不愿意看到外界对他们教育理念有这样消极的评价,更不愿意安于现状,坐吃山空,受于爱意斯坦对教育独特见解的影响,在2001年,青年福利局在拥有上百年历史的德国福禄贝尔教育思想理论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爱因斯坦式幼儿园”的理念,一年以后,青年福利局委托柏林的一家从事应用心理学社会研究的机构Infans,来实验这个新颖的理念,然后在斯图加特开始试行。有8家幼儿园对此进行了实验,它们被称为“实验幼儿园”,里面包括了一共700名左右的儿童和其父母们,还有100多名青年福利局的员工。随着十几年来的实际运作,试行获得了巨大成功,这些幼儿园在德国所有的幼儿园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水平最好的一批幼儿园,而爱因斯坦教育理念也逐渐成为现今德国公立幼儿园的主流教育理念。
http://s16/mw690/005SFDj6gy6PYd54QcTff&690
“知识不是力量,探求知识的好奇才是力量”,爱因斯坦这种教育理念,得到德国教育界的认可和推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知识,是孩子通过自己对外界的认识而产生好奇,进一步发挥想象,并最终通过自己的理解得到答案,这也是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推崇德国爱因斯坦教育理念的教育者们也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首先,要了解孩子自然的天性,以玩乐的教育形式,让孩子在玩乐中认识他们的世界。福禄贝尔教学理念认为,教育应当顺应儿童的天性,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放任儿童任其发展,而是老师、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利用有效的方法引导孩子的自然成长,因此,该理念更重视增强孩子的体质,发展他们的感官,扩大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发展语言的创造力养成儿童过集体生活的习惯。福禄贝尔教育理念提及的玩,是要求成年人必须关注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因为儿童游戏并非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深刻意义。爱因斯坦教育理念更希望给予孩子更自由的玩乐机会,因为在成年人的指导下,可能会对孩子的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和阻碍。另外,爱因斯坦教育理念更倾向于让孩子在玩乐的过程中获得全方面的提升,而非仅仅是游戏本身的学习意义。这点是福禄贝尔教育理念所未提及和重视的。儿童在玩乐的过程中,他们之间处于一种相对轻松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儿童阶段是十分不稳定的。爱因斯坦教育理念更倾向于让孩子独立处理与同龄人相处时突然发生的各种问题,孩子间在玩乐时发生冲突时有发生,当他们学会如何独立化解冲突的时候,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探索能力、情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福禄贝尔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作业的重要性,该理念认为作业活动是儿童的体力、智力和道德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德国的教育学者们也曾为此观点做出争论,其中不乏反对的声音。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则提出,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注重学习的过程,能不断地激发孩子求知的动力。因此,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能增加孩子们的学习乐趣,从而激发他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太多太杂的学科和任务,只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大大危害了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甚至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厌恶的心理。爱因斯坦教育主张教育工作人员应想尽办法来满足孩子们的各种兴趣,解决各种问题,并定期观察每个孩子的特性,他们在玩乐中的不同表现,对身边事物的不同理解,他们遇到问题的各种处理方法等,进而由教育工作者为学生记录数据,分析他们各自的长处并制定教育计划,而非以同样的作业形式来要求每个不同的儿童。教育对孩子们来说,应当是一种宝贵的礼物,而不是一项艰苦的任务。爱因斯坦曾提到,学校的职责,是把人培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独立发展的个体,而非一个专家,专业知识,只能让人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而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德国的教育工作者们也认为儿童教育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早期养成强烈的求知欲,对创造力和终身的学习欲有很大影响。从小全面培养孩子的各种天赋,不仅仅是知识学习,还有情商和探索精神的全面发展。爱因斯坦教育理念还提到,教育,是教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而非传授知识。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想象力,思考能力,成年人在儿童教育过程中充当一个引导的角色,比单纯传授知识的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授人以渔,而非授人以鱼,才能使这些孩子一生受益。因为德国的教育学者认为,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科学知识是在不断地进化和更新的,今天所学到的知识,终有一天会被新的知识取代,因此,教学,是一种传授学习方法的过程,而不是传授知识。近年来,美国华德福学校科学教育研究,虽然在华德福学校学生的科学推理比非华德福学生的要好,但研究者也发现,华德福学生大部分上课时间花在“问问题,考虑到问题的可能的答案,指出意外的现象,并仔细观察具体现象”,而很少有时间花在比较学生的理解和考虑其他的解释,研究者同时认为华德福学校的科学课程有点陈旧过时,并且批评了一些不可靠的科学材料。这是华德福在追求“学习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的同时,丰富心灵情感,不断地探索人生以提升人文精神,成为精神意义上独立和自由的人”的一个弊端,这种理念太过追求将价值观融合在学术、实践和艺术追求中,往往便忽略了“好奇——想象——思考”这样一个完整的思考和学习过程,只有想象,而忽略了对各种可能性的思考和求证,得到的可能仅仅是一种相对肤浅的学习结果。
在德国,各种科学的教育理念,都有其拥戴者和倡导者,在过去,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效果各有千秋,当中也不乏一些消极的消息。爱因斯坦教育理念,在德国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推广下,正作为德国公立幼儿园的主流儿童教育理念,重新向世人展示德国人科学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和精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