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个人奋斗一直都是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实现远大志向的手段,《红与黑》中法国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于连和路遥的《人生>高加林进行比较,突出个人奋斗的异同与悲剧结尾。
相同点(1)首先个人的成长背景,于连出生在法国的小资产阶级的一个木匠家庭,高加林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们同时都是当时社会的下层人们,但二人都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于连他最爱读卢梭的《忏悔录》,从这本书里他领悟到人应该是有尊严的。在市长家吃饭与主人同桌,高加林去县城卖馍,内心怕见到高中同学。一个人的成长的背影对一个人以后的发展与性格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就有“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剐赤”。体现的就是周围环境对人的影响。
(2)他们二人的第一份工作都是教师,于连是市长雷纳尔的家庭教师,高加林是当地学校的老师,职业相同。且二人都具有的知识文化,于连具有超强,的记忆力和聪明才智,高加林的作品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并且上了高中,且当了学校老师,说明他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辨明是非的能力,教书育人的责任。
(3)二人的情感对象都是两个人,于连是雷纳尔夫人拉穆尔小姐产生了感情。高加林是同村的刘巧珍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情感经历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失败的原因都离不开他人的告发,于连正当他以为自己将要获得成功时,雷纳尔太太的来信告发了他。愤怒的于连打伤了雷纳尔太太,也因此被判死刑,高加林在县城正以为与黄亚萍可以去大城市,有一个好的生活,却被张克南的的母亲告发,工作走后门,最终导致了自己的失败。在二人的去往他们认为的成功的道路上一步步的过程中,取得成功手段的不光彩性,于连与市长夫人偷情,高加林在工作走后门等。
他们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拥有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及其远大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