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杨氏的传统美德传承(央佑文明古寨)

标签:
历史情感军事文化 |
我们作为杨氏后裔组团一行八人,早上从桂林市荔浦县出发,目的地是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走访杨氏祖宗杨春魁先生遗迹。
他是以前桂林市荔浦县杨氏逃避宫廷追杀逃难前往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居住遗迹。
我们为了考察调研桂林市荔浦县杨氏分散居住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杨春魁先生事迹。刚出发时起初选择二级路走访公路延线杨春魁先生一路被古代帝王更换相互追杀,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称帝时期(在位1368年—1398年),为了清除隋朝宫廷遗留的杨氏后裔,而当时杨春魁先生为了逃出朝廷追杀,从桂林出发一直往北逃走,因当时不互相通公路,为了不被宫廷杀害,破荒而逃,不知几十个日日夜夜的艰辛来到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
我们一路行程用了八十五天沿线公路居点考察走访,逃难时停留的居点现在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证,后到百色市改行进入高速路直达册亨县与央佑村杨氏后裔杨福科先生(别名:社交常用名杨再科)会面。
由于夏季一路风雨交加,加上几十多日行程,大家在车上有点无精打采晕晕欲睡,刚进入贵州省册亨县路段时,大家又看到了神奇的“中华布依第一县”吸引住,然后在往前行驶不到三十分钟进入贵州省册亨县城。
由于广西百色直通贵州册亨县高速公路入口是册亨县城西面,故早前和杨春魁先生后裔杨先生联系,他告知进县城之后往东行驶顺沿河路,然后进拥军路至册亨县文化活动中心(者楼河河边)停下车。
因时间关系我们考察团一行在贵州省册亨县在杨春魁先生后裔杨先生交待下,在册亨县住了一个晚上,次日又赶往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杨氏传统美德传承考察。
次日贵州册亨的早晨,红东东的太阳刚从东边山头升起。今天是个好天气,我们在册亨享用布依民族特色的狗肉粉后,时间已进早上10点40分开始向册亨县央佑村出发。
由于贵州二至三级公路坡多弯道路多,所以1点10分才赶到央佑村。到央佑后大家吃了饭后分工,一部分走访村寨老人,不分姓别,年龄70岁以上;一部分到杨春魁先生等墓地考察,大部分墓碑因年代久远,加之墓碑大都是半风化石,所碉刻的字早已脱落。根据央佑杨氏杨春魁先生后裔杨狄春先生(另名:楊秀春、楊雲詳)用生命来保护的一本地契文书,根据人物、姓氏、年代提供参考,对本次考察调研取得了很大帮助。
走访村寨老所得一个故事:册亨县央佑村寨从古至今杨氏杨春魁先生及后裔每年春节免费为央佑村寨及附近村民写对联,如今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貴州省冊亨縣弼佑鄉央佑村楊氏至今已傳六佰多年历史,秉承祖宗之遺訓。
楊氏宗規:忠、孝、勤、儉。
宗訓十條:
1.奉祖先;
2.孝父母;
3.和兄弟;
4.睦宗族;
5.結鄉鄰;
6.教弟子;
7.戒習染;
8.遵法度;
9.慎婚嫁;
10急賦稅。
家族族訓:
愛華夏(中華)、愛我漢族(民族)
学大漢文化、弘揚漢族傳統精神
有愛心,熱愛大地、熱愛生靈
報效祖国,敢於獻身為華夏復興而作努力
先爱国家,后愛家庭,敬祖宗,尊神靈。
人人要做到:自尊、自重、自爱刚正做人。
杨春魁先生因朝代更換所致,所有隋朝杨氏后裔被追殺,從从桂林荔浦出發白天東跺西藏,利用晚上走路,雖是晚上還不敢走大路,開荒路行使一路走來已不知幾十個日日夜夜,由於身上錢已花光,加之一身破爛的衣服,恰好那天夜裡渡過南盤江時餘下錢已花光。
當渡江後心雖有些平靜,由於逃亡追殺,還是遠離大江大路為好繼續往北走,走阿走,走到現在的央佑村寨,因饑餓加身無分文為此就露宿在離村邊的住戶人不遠的路邊。
第二天早晨央佑人村旁住戶早起發現“乞丐”,當時由於語言不通,為此,村旁住戶向村寨老報告:“有一乞丐穿著破爛在離他們家不遠路邊露宿,現還昏迷不醒中”。
後村寨老過來問清“乞丐”的情況,是個老廣(當地對廣東、福建、廣西三省人的統稱)別怕,不是壞人,他是被朝廷追殺,走到這裡身上已無分文,因饑餓暈倒走不動昨晚才露宿村邊路上。
寨老瞭解情況便請到村裡,還問“乞丐”自己能做什麼,有什麼手藝,乞丐自己說除了會讀書寫字教書外什麼都不會。
然後寨老請"乞丐"先生到一住戶人家做飯給吃,並留下“乞丐”先生住在本村寨的這一住戶。
央佑村人老實憨厚沒有把“乞丐"先生抓上交朝廷免丟了性命已经万幸。
“乞丐”首先安排住在這一住戶,盡自己所能,平常跟他們下地種田種地換飯吃。
不久寨老請“乞丐”去商量為本村寨辦學堂,這也是“乞丐”先生自己能做的事,便同意在本村寨裡辦了學堂。
從此,這個村寨就有了學堂,學員不光是本村寨,還來是村周邊各村寨老等子女送來入學。央佑辦學堂從此傳開,一辦就無數代人直到十二世公楊懷仁、楊懷風兩兄弟那一代為此。
那時從一世祖到央佑後,從一個“乞丐”變成一個先生的過程,得到央佑村寨老的償識,加之,一世祖楊春魁當時也是單身,在央佑村寨老的配合下,立下了在央佑村安家落戶,從此,央佑村又增加了一姓:楊姓。
當在央佑安家落戶後,因村寨住戶多、人多、人雜,什麼事都有發生,村寨老便來找在學堂教書的“乞丐”先生(春魁祖公)商量為本村寨定立了村规民约立成一塊村碑,警觉村民行为。碑文定立如下:
一、不准賭博貪婪,誘惑孺子。
二、不准窩賊招匪,致偷設害。
三、不准勾引刁棍,平空敲磕。
四、不准互唆詞訟,波害良家。
五、不准誘淫人妻,活奪拐帶。
六、不准盜偷竹木,爭奪田地。
七、不准偷雞盜狗,折瓜偷筍。
八、不准恃尊淩卑,凶行磕索。
一世祖公(春魁公)寫的這塊村碑早在國民時期被火燒村寨的時候已經被毀壞,現在這塊碑文是第十三世公(狄春公,別名:秀春、法号:雲祥)在解放後在央佑村老村長支書楊福林(十四世)等協助下按原碑內容從新雕刻而立(見證人:十四世福林現還在世),按代世每代平均生存年龄数50—60岁计算,到十三世已经有780余年之久。
央佑村人几百多年來到現在,全村人都以這塊碑而立人,加之各姓氏家譜家規的約束,以前聽老人說從一世祖寫立這塊碑後,如有違反村碑的從重處罰,故以前違反村碑的人基本沒有,所以册亨县央佑村寨从过去到现在找不出一件刑事犯罪案件之根源,为社会发展事业,为当地治安维稳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故事是杨春魁先生后裔第一十四世杨福科先生小时听到父母常常讲杨氏祖仙的故事,现已编入楊氏家譜流傳的故事,以前认为始祖是乞丐,过去好面子从不敢说出来的原因)
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寨杨春魁先生的后裔杨氏祖祖辈辈,一代传一代,不忘宗规族训,从杨春魁先生到央佑办学堂起,特别是到杨怀风先生、杨怀仁先生这一代,考上状元后从不谋官职升官发财富家,反而舍身为民反回册亨县央佑村寨农村继承老一辈办学堂,为央佑村寨及周边村民(当时上包括安龙、贞丰等,下包括现在广西乐业、田林等都曾求学到央佑私孰学堂学习)长远发展作出努力,每年春节为本村民及附近村民免费写对联,并当每当写完对联不但不收村民费用,反而还向来求写对联的村民说:“您对我的信认,来让我写对联,谢谢!谢谢!”,到了解放后杨迪春先生还继承祖宗规家训还在为央佑村民免费写对联的习俗传统美德流传到至今。
过去大部分村寨村民国民动乱,打、杀、抢时有发生记载,而向贵州省册亨县央佑村杨氏杨春魁先生及后裔,传承的传统思想美德最高境界在当时各朝代的延续,流传至今已经难能可贵,望继续发扬光大。
http://s14/mw690/005SBj8fzy7ng0mfKZ7ed&690
http://s9/bmiddle/005SBj8fzy7nXoUPmyIe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