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咏辽阳·明·王之浩《晾甲山》注释新说

(2015-01-09 07:37:45)
标签:

历代诗咏辽阳

明·王之浩

《晾甲山》

注释新说

分类: 明朝

                         明  王之浩《晾甲山》注释新说                     

                                     七绝    押庚韵

                        英王当年定太平,征辽曾此驻龙旌。
                      
   咸阳宫阙几朝代,土俗犹传晾甲名。       

                               一 注释:
    1.晾甲山即亮甲山,现位于辽阳县河兰镇,薛仁贵征东曾住于此。辽化石刻牌漏刻
字,特补记。
    2.龙旌(惊):画有龙的旗帜。天子仪仗之一。 
    3.
当年:往年;昔年。
    4.太平:谓时世安宁和平。
    5.咸阳:秦孝公时所筑的宫殿。帝王宫殿。
    6.土俗:当地的习俗。
    7.几朝代:经过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
 
   8.英王:这里指李世民。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以高句丽摄政弑主虐民为由,亲率六军,从洛阳北进,率兵攻打高句丽。东渡辽水,途径晾甲山即今亮甲山,现位于辽阳县河兰镇,大军曾驻扎于此。
                             二 译文与解释:
    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于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二月以天子仪仗亲率六军征辽平定高句丽(今朝鲜)奠定了漠北广阔边疆的安宁与和平。经过了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当地仍然(晾甲山即亮甲山)留传着唐王率军征东大败高句丽的传奇历史故事,晾甲山(亮甲山)的地名也留传于世,传扬于民间。
                             三 作者简介:

     明,王之浩,
1521--1590年,字告茗,官至刑部尚书。....嘉靖二十五年,为第二次拓边,.....明代辽东巡抚都御史王之浩登临虎山要塞时,曾写下《登马耳山望朝鲜》一诗。
     王之诰,字告若,石首人。嘉靖二十三年进士。授吉水知县。迁户部主事,改兵部员外郎,出为河南佥事。讨师尚诏有功,转参议。调大同兵备副使。以捣板升功,增俸一级,进山西右参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大兴屯田,每营垦田百五十顷,役军四百人。列上便宜八事,行之。召为兵部右侍郎。寻以左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隆庆元年,就进右都御史……明年,诏之诰以左侍郎巡视蓟、辽、保定、宣、大、山西……进右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迁南京兵部尚书。神宗嗣位,召拜刑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端襄。——摘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八   
                            四 诗作历史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嘉靖二十五年前后。
                            五  此诗录自全辽志,入选辽阳龙鼎山石刻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