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结合策略研究
(2018-06-21 17:38:08)
选 题 缘 由 |
(包括选题背景、理论依据、实用价值,字数不少于500字) 写话是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我国缺少一套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写话教材,这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一定自主性的同时,也使得写话教学缺乏系统性,甚至有效性。写话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写作内容丰富多彩,但是,二年级学生语言思维不完善,积累不足,所以经常会出现用词不当、语言贫乏、思维混乱等现象,进而造成学生写话兴趣低、写话能力弱。潘新和教授曾说:“阅读是二度教学,写作是一度教学”,他还说“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归宿和目的”。由此,可以看出阅读教学对于写作教学的重要性。而对于二年级师生来说,最简便最高效的方法就是将写话和阅读结合起来,以阅读教学促进写话教学。但是,许多教师过多地关注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忽略了写话教学。针对以上现状,笔者提出“小学语文低段读写结合训练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根据教学实际,多层次多方面地挖掘二年级人教版语文阅读教学课,以阅读角度的素材、想象、思维、语言促进写话课,通过对于阅读教学课的续写、补白、仿写等方式,寻求阅读课与写话课最佳契合点,以提高低段孩子的写话水平。 理论依据
一、 人们通常把学习的迁移定义为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者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1] 学习迁移广泛地应用在各种学习材料、训练和实践中,迁移应用得当,通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也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顺向迁移指前一种迁移对后一种迁移的影响,逆向迁移指后一种迁移对前一种迁移的影响。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的消极影响。
二、 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结构得到发展的。而传统的阅读课只是单一地解读文本,传统的写话课也只是思索、写话、修改等。建构主义强调阅读不仅对如何写话有着重要影响,而且对于写什么有着深刻影响。建构主义支持下的写话不是照搬原文,而是基于原有图式的再造,使学生的写话内容、写话方式、写话思维得到发展。
三、 根据言语活动的心里过程分析,语言分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并且他们是以思维活动为核心的可以相互转换的相对完整地可调控系统。“读”是自外而内的意义吸收,“写”是自内而外的思想表达。《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作了这样的解释:“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评价和探究文章就是分析一篇文章的主题选材、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这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也是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影响过程。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从现代信息论、系统论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一个收集、加工、输出信息的整体系统。具体分为采集、立意、谋篇、用语、修改等五个环节。从这个角度讲,写作的心里过程和阅读的心里过程是相似的,只是逆向进行的。因此,读写结合,以阅读促进写作有科学性、必要性和实用性。写话作为写作的前期铺垫,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要求更低,因此,阅读对于写话也有着类似的影响作用。 实用价值 由以上背景介绍和理论依据可知,目前小学低段语文写话教学急需提高,而阅读教学对于写话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将阅读和写话训练结合在一起,以阅读教学促进写话教学,对于提升低段孩子写话能力很有必要。而且,对于师生来说,在日常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渗透写话训练,方便,简单,易操作。因此,本课题“低段语文读写结合策略研究”的提出对于小学语文写话训练有很强的实用性。 |
研究设想 |
(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过程设计,字数不少于1000字) 一、研究内容 1.低段语文人教版阅读教材和写话内容的分析研究。通过对低段语文人教版阅读教材进行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阅读课题进行写话研究,寻找阅读课和写话课的最佳契合点。 2.低段语文写话现状调查研究。对教师、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选取部分师生进行访谈,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了解目前低段语文写话现状。 3.在以上理论的研究和现状调查分析下,结合实际教学研究,寻找符合低段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的策略,不断探究低段语文读写结合训练的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对低段语文人教版阅读教材的比较分析,把同一类型的阅读教材进行归类,总结出典型的适合指导写作的阅读课,寻找阅读课和写作课的最佳契合点。
2.调查法。通过向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对部分师生采用访问的形式,了解目前写话的现状,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分析。 4.行动研究法。把课题研究和写话教学结合起来,边研究边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反复实践和验证,进而不断优化研究成果,促进写话教学。 三、研究过程设计 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