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ww4/large/005SsJqutw1eq8obi99j4j30cs09gaah.jpg
明代仿宋钧瓷很少见,世上论述不多,文献也难觅其踪,但它的存在,特别是其仿宋的效果,那种老道精湛的技艺,确实为后世仿钧瓷树起一杆旗帜,令人不得不刮目相看。明代仿宋钧瓷主要集中于明中前期,这一时期的瓷器品种到宣德时可以说为明代瓷器的最佳典范,所以钧瓷能在这一时期有好的仿造效果是有其根基的。
因为仿制得好,极似宋代钧瓷,所以多被藏家视为珍品收藏。从耿宝昌先生有关明代钧瓷的论述中得知,宣德时期的器物,在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及英国伦敦大维德博物馆均有收藏。这一时期的器物,釉面于紫红中杂以蓝色,底内露胎泛黑褐色,并近似成化时期的糊米底。
明钧瓷除上述釉色外,还有天青色点缀紫斑的情况。其胎土为灰、褐黑色,极细腻。造型模仿宋钧,有琮式瓶、玉壶春瓶、高脚盘、荷叶盖罐、荷叶大盘、鼓钉洗等。胎体坚致下坠沉重,大多属于陈设瓷。釉面平滑光亮。其紫斑红如鸡血,散杂着蓝紫纹络。施釉至足墙上际,底也施釉且底釉多含糊米色,和宋代偶有虾青色不同。釉面纹络为密集状下淌泪痕纹。瓶罐类胎内有螺旋纹和乳突痕。其中最有特征的地方是口沿边角器内存在密集铁晶花(或称铁锈花)。肉眼看为一个个小亮斑,但用30倍放大镜看,这些铁晶花呈现花瓣如一朵朵盛开的银亮色花。这一明显特征在历代钧瓷中为独一无二者,也成为后代瓷不可仿因素。
明代钧瓷在各方面仿宋可说达到了极致。这种瓷主要用来陈设,极显富丽雅稚,堂皇大气。比如一只绳纹双系小罐(花囊,又称鱼篓),其样式和宋代同样品种相比并不差太多,如果不是专门强调,很可能被认做宋钧,可见其制瓷水平之高,并不在宋钧之下。这种感觉只有在上手看真品时才有体会,不是说说就能品到味的。
明钧也讲究紫口铁足,其口部一律深褐色以示紫口;足部胎质为深色(灰、黑褐加酱色护胎釉以示铁足)。不同点,明钧釉面内汽泡大小比宋钧要小一圈,白亮泡多,显得比宋钧疏密有致,釉层感新鲜于平薄中有细微的麻点坑密布,属桔皮纹。其胎土细腻要胜于宋,重量也是历代钧瓷中最为沉重的。这里要特别注意和金代钧瓷的区别。有人错认明代钧瓷为金代钧瓷,这是不对的,因为明钧其重量其胎质都远胜于金钧。也就是说比较钧瓷胎质粗细的话,宋代比金代细,金代比元代细,但最细的应为明代,明钧甚至比宋钧都要细,因此胎体也是最重的。所以明钧还是金钧一目了然。
前一篇:火焰爱上了泥巴
后一篇:钧瓷收藏中的13个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