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课题组活动记录-如何投放科学区材料

(2019-01-02 09:56:18)
分类: 课题活动研究会议记录

墨河中心幼儿园课题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2018.11.14

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主持人

袁鸣

 

 

全体专任教师

 

如何投放班级科学区区域材料

 

 

 

 

 

 

 

 

 

 

 课题组活动记录-如何投放科学区材料

11.14日,我园组织了关于“如何投放班级科学区区域材料”的课题教研活动。

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区,在这一区角中投放材料往往是按教师的意图投放的,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教师看见孩子在区域中没有按自己的思路去操作就急不可耐地去讲、去说明,把活动区当成自己“教”的舞台,把孩子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的道具……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因此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那怎样投放适宜的材料呢?  

1、材料应有目的性。

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是与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密相关的,也就是说,是将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中的。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把握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以班级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并对本班幼儿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的投放对幼儿有促进作用的材料。

2、材料应有趣味性。

  实践中我们觉得有趣的材料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他们能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觉得有趣。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3、材料的丰富性。

  丰富性首先可以理解为可供幼儿选择的材料具有多样性,如认知类和探索类;再则体现在材料的数量要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

  4、材料的暗示性。

  人对周围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在缺乏对已有知识经验掌握的情况下,常常借助于知识的暗示性来进行认知,如认识某一产品,先阅读说明书等。因此也可以将暗示性蕴涵于材料中,这样无需教师手把手地教,而是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找出规律,按规律再进行模仿或创造。

  此外,投放材料时,教师还要学会从幼儿谈论的话题等细节中,发现幼儿正在关注的事物,发动幼儿收集相关的信息、材料充实到区域中。

 

学习理论,全员参与

此次教研的效果显著,教师们都学会如何投放班级的科学区域材料,并如何进行有效的投放,期待老师们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