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期的认知发展(学习笔记与心得体会)

(2018-10-13 13:52:17)
分类: 课题学习记录

《儿童发展心理学》 就如同新华字典一样,对我们幼儿园老师是如此重要。工具书籍之与我们就是如此,支持我们的专业自信,促进我们专业发展。对于幼儿园老师,不懂得幼儿的心理发展,就无法对观察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判断,那么观察记录就毫无意义。

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表现,有了理论我们就可以更理解儿童,并为他们设计更好的方法,教师要用维果斯基的观点,在最近发展区之内恰当的指导,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

我们在备课时,设计活动,考虑幼儿的实际水平,还要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让幼儿通过活动可以真正得到水平的提高。
《儿童发展心理学》这本书的确对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当我读一遍时是不能完全理解书中的一些专业术语,需要我不断反复地去品味、去吸收它的营养价值。

问题一:皮亚杰如何解释学前期的认知发展?

根据皮亚杰观点:前运算阶段儿童首次有了直觉思维,能积极地运用初步的推理技能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

他将学前期视为一个兼具稳定和剧变的时期,他提出,将前运算期单独划为一个从2岁持续到7岁的认知发展阶段。阶段间的质变。

在前运算阶段,儿童逐渐开始使用象征性符号思维,出现了心理推理。

皮亚杰认知理论认为孩子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每个阶段都对应有相关的特征。

皮亚杰所描述的前运算阶段,儿童还不能进行有组织的、形式化的、逻辑性的思考。

有天早上,我们班一个小女孩正在玩着桌面玩具,突然她旁边的一个孩子跑来告诉我说她哭了,我问她“为什么哭啦”,她伤心的告诉我说:“她拿我的玩具”边说边指向同组的一位小男孩。我告诉她:“玩具是要分享玩的,你看,这一筐里有很多玩具,大家都可以玩,不能你一个人玩”。由这个小小的案例,我想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化还是比较明显的《儿童发展心理学》一书中对幼儿的中心化:所见即所想有详细的理论解释。其实我们在教学中的案例真的很多,以前写案例分析时往往不知道写什么,现在感觉如果我们能把这些理论记在脑海里,我们用心观察孩子所有表现都可以很好的解释,都能形成很好的案例。

问题二:认知加工观点如何解释学前期的认知发展?

根据信息加工观点,认知发展包括知觉、理解和记忆信息方式,正是这些信息加工过程中量的改变形成了认知发展。(信息加工为认知发展提供了一个清晰、罗计划和完整的解释。)

信息加工论的支持者持有对认知发展的不同观点,他们关注学前儿童的信息存储和回忆以及信息加工能力的量变。

它是关注儿童在处理问题时使用的心理程序所产生的变化。

人为信息加工观点关注儿童在处理间题时使用的“心理的主程序”所发生的变化。在这类观点看来,学前期儿童认知能力上所发生的变化,可被类比为计算机的程序随着程序员基于经验的改进而越发地精妙。事实上,对于许多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来说,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了有关儿童认知发展的占优势的、最综合的从而也是最准确的解释。

举例说一说关于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特点的理解。

孩子们在描述某些信息时候产生的困难,因此他们就会将回忆过于简单化。

我们在自然角养了小金鱼,然后被晚上没有收起来,被野猫给偷吃了,然后我们班的小朋友就用那个游戏材料饼干,做成毒饼干,然后说把野猫毒死。他们就是在家里成人在毒老鼠的时候,他们看到了。

我家的孩子四岁多了,对于他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就会记的特别清楚,他从小就爱火车,从火车玩具到亲自坐火车,后来观察车厢、火车轨道等等,在他班里上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这一主题时,老师问小朋友:“你知道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他就很自信的在小朋友面前讲述了有关火车的一些知识!后来,他班老师跟我交流的时候说了:“你家金金真棒,对于他感兴趣的事懂得挺多的”

小时候的记忆都是碎片式的,时间和顺序也容易混淆。我记得上幼儿园时被一个男孩子从玩具上推下来磕破了头,但是具体的时间和过程都记不起来。

我女儿两岁多,最讨厌的就是吃药,每次生病后,液体的都别想喂下去,来过一次幼儿园,看到保健老师给孩子喂药,从那儿以后,再也不嚷着去幼儿园了每次逗她,她都说幼儿园的张奶奶会给她喂药人老师明明就没说过要给她喂药,完全是自己撰想的。

问题三:维果斯基对于认知发展的观点是什么?

果斯基将认知发展看作社会交互的产物,其中儿童在指导下或是与指导者一起工作来解决问题,他将儿童的社会和文化世界作为认知发展的源泉,他认为发展中的儿童与成人及同伴间伙伴关系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和社会因素。

维果斯基指出,儿童认知发展的本质和发展依赖于儿童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儿童对世界的理解源于他们与其父母、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的交互。

维果斯基最具影响力观点关注发展和学习中社会性的方面。儿童的认知能力是通过接触在一定水平范围内,儿童几乎能够但又不足以完全独立完成某一任务,但是在更具有能力的人的帮助下是可以完成的。根据他的观点儿童在成人和同伴的帮助下逐渐变得聪明起来,并开始自己解决问题。

维果斯基的观点——特定认知发展的本质只有将文化和社会因素纳入考虑时才能被理解。

维果斯基将认知看作社会交互的产物,他将儿童的社会和文化世界作为认知发展的源泉。

维果斯基认为,发展中的儿童与成人及同伴间伙伴关系的本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和社会因素。

维果斯基的观点与皮亚杰有很大不同。皮亚杰把发展中的儿童视作少年科学家,通过自身努力发展出对世界的独立理解;而维果斯基则把儿童看作认知学徒,从高明的老师处学习他们文化中的重要技能。皮亚杰看到的是自我中心的学前儿童,从自己有限的视角考虑世界;而维果斯基看到的学前儿童通过他人获得对世界的了解。在维果斯基的观点中,儿童的认知发展依赖于与他人的互动。他主张儿童只有通过与他人(同伴、父母、老师或其他成人)的伙伴关系才能充分发展他们的知识、思维过程、信念和价值观。

问题四:儿童的语言能力在学前期如何发展?

儿童迅速地从双词话语中发展出更长、更复杂的表达,反映了他们增长中的词汇量和正在出现的语法掌握。

两岁半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发展期,在学前期儿童语言能力在复杂性上达到了新的高度了他们在这一时期开始时就具有了相当的语言能力,但在语言的理解和生成一下还存在着显著的差距。

除了句子复杂性不断增长,儿童使用的单词数量出现巨大的飞跃。句子的长度不断增长,单词和短句组成的句子每月加倍。一个儿童与另一个儿童之间的对话可以是不间断的。

自言自语可能是儿童练习交谈所需技能的一种,这种实践技能被称作语用。语用是语言的一个方面,涉及与他人进行有效和适当的交流。语用能力的发展允许儿童理解交流的基础——轮流表达、贴合主题以及根据社会习俗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在学前期,儿童开始将他们的言语只想别人,希望他人倾听。

自言自语促进了儿童的思维并有助于他们对自己行为的控制。在维果斯基观点中,自言自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允许儿童解决问题并反思所遇到的困难。他还认为自言自语是在思考中进行自我推理时使用的内部对话的先驱。自言自语还可能是儿童练习交谈所需技能的一种——称作语用。

问题五:贫困是如何影响语言的发展?

关于贫困影响孩子语言发展的原因是因为父母陪伴的时间比较少互动少,孩子接触到新鲜事物和单词少,而且他们听到的禁止类的语句比较多。那么换一句话说如果家长能够多与孩子交流和互动那么即使贫困也是可以弥补一些的。

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结果可能表现为贫困儿童较低的语言能力,并最终反映在学业上。

家庭收入和贫困对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

家庭收入和贫困对儿童的一般认知能力发展和行为具有很大的影响。儿童在贫困环境中生活得越久,认知发展表现越差。贫困不仅减少了儿童可以获得的教育资源,还对父母存在负面作用,限制了他们能够对家庭提供的心理支持。简而言之,贫困的后果是严重的,而且迁延日久。

问题六:参加家庭外的儿童看护有何意义?

与在家的儿童相比,接受儿童看护的学前儿童语言更流利,在记忆和理解能力上表现出优势,甚至取得更高的IQ分数。

问题七:电视和电脑对学前儿童有什么影响?

接触电视和其他媒体源(如如电脑)的影响是混合的。尽管学前儿童经常接触并不代表真实世界的情境已经引起了关注,但是他们能够从像《芝麻街》这样的节目中获得认知上的发展。

当孩子看电视时,并不能完全理解故事情节,难以将电视中的虚拟与现实分离,很容易完全接受广告商声称的产品信息。

我觉得孩子会片面的接收这些信息,只接收他感兴趣的、能听懂和理解的部分。

优秀的电视节目还是能让他们获得认知上的发展的。

给孩子选择优秀的节目尤为重要,我带中班时,班里有个男孩子,跟伙伴一起游戏时,总是会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和动作,后来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玩了,我就跟他妈妈了解一下情况,这个男孩在家就爱看奥特曼动画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