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笔记】雁荡灵峰游记

(2016-08-19 12:27:34)
标签:

雁荡

灵峰

游记

观音洞

北斗洞

雁荡山风景秀丽,素有“寰中绝胜”之誉。它位于温州乐清境内,峰峦连绵起伏,延伸数百公里。主峰百岗尖海拔1150米,与雁湖岗相连。因“岗顶有湖,芦苇丛生,结草为荡,秋雁宿之”,故而得名。其中最著名的是灵峰、灵岩和大龙湫,被称为“雁荡三绝”。而灵峰景区景点最集中,大多在观音洞附近,路近景美,峰奇洞幽,为许多游客所喜爱,成为必游之地。

据导游介绍,灵峰境内层峦叠嶂,蜿蜒起伏;奇峰怪石,千姿百态。特别是灵峰夜景,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和朦胧美,受到许多游客赞赏。合掌峰内的观音洞,由低到高依势建有九叠危楼,与天然形成的峭壁缝隙内的石洞成为一体,为雁荡山第一洞天。道教北斗洞、紫竹林和佛教观音洞、白云庵分布在景区内,具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通往灵峰的塔头岭北面,还有曲折幽深的倒灵峰古洞,山脚下有照胆潭、凝碧潭和果盒桥、果盒岩等景点。此外,从朝阳洞附近翻过谢公岭,在雁荡山东大门入口处有宽广深邃的东石梁洞,形象逼真的接客僧和碧波荡漾的石门潭等,均为灵峰景区中著名的景点。

我们白天到大龙湫、能仁寺和灵岩游览后,当晚去灵峰看夜景。灵峰夜景最著名的有夫妻峰、双笋峰和犀牛望月。其中富有浪漫色彩的就是夫妻峰。夜幕降临时,薄雾如同轻纱一般笼罩在山谷,与月光互相映衬,远远望去,夜色朦胧中的夫妻峰,就像一对久别重逢的夫妻在拥抱、亲吻。站在灵峰饭店西南角仰望,夫妻峰恰如一对丰满的乳房,因而又称为双乳峰。向前走几步,双乳峰忽然之间变成了一位身穿旗袍的少女。她面带愁容,双眉紧锁,望眼欲穿,好像在思念、期盼、等待依依不舍分别之后外出未归的情人,故称为“相思女”。转身仰望,它又变成了一只敛翅蹲立的雄鹰。站在花坛中向西仰望,出现在眼前的就像一对情意绵绵、偎依相抱的情侣。而北面山上的牧童正在偷看。婆婆寻找孙子时看到这种情景,羞得转身便走。因此,当地人流传着一首民谣:“牛眠灵峰静,情侣月下恋;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转脸。”这首民谣高度概括了灵峰夜景的主要景点。

站在灵峰花坛前向东南仔细观察,在凌霞峰山岗上发现有头犀牛正抬着头,伸着脖子,遥望月亮,这就是“犀牛望月”。在塔头岭内侧有两峰拔地而起,高约七八十米,形状圆而尖,象双笋并立,这就是双笋峰。而从观音洞向外眺望,两峰恰如一对高耸矗立的蜡烛,因此又叫“蜡烛峰”。

漫步走到塔头岭路边凉亭,转身向北看,对面灵峰古洞上方的岗顶上,有一石耸立岩端,似金鸡翘首啼叫,俗称“金鸡报晓”。在北斗洞前看,象“美女梳妆”,而在锯板岩附近看,又象“少女看书”。明月初上,淡淡的月光与漂浮的水雾融为一体,山光水色互相映衬,金鸡峰化作一个侧面偷看的牧童,而双笋峰则成了一位含笑转脸的老婆婆。

有人观赏了灵峰夜景后写了一首诗:“魏巍灵峰拔地起,双峰合掌拜游人:掌心偎成观音洞,洞边一瀑三折喷;最是动人明月夜,夫妻相偎情意深。”这首诗充分显示了灵峰夜景移步换形、变幻多姿的特点。其实,夜晚看到的夫妻峰,就是合掌峰。两峰耸立,拱形对峙,如同两掌相合,故称“合掌峰”。晚上看去就像一对夫妻依偎拥抱。两峰直插云天,峻峭不平,顶部悬崖向前凸露,月色朦胧中酷似双乳。合掌峰与位于白云庵后面的倚天峰紧密相连,它们与犀牛望月、双笋峰等奇峰怪石一样,从不同位置、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赏,所见形态各异,正如苏辙所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灵峰夜景神奇莫测,因时变化,因人而异,千姿百态,富有诗情画意,不禁令人触景生情,浮想联翩,实为雁荡山最受游客喜爱的景点。

当晚,我们住在朝阳山庄。次日一早,我们几个同伴又兴致勃勃,接着游览了观音洞、北斗洞和倒灵峰古洞等景点。

观音洞处于塔头岭西面高耸入云的合掌峰之间,为雁荡山第一大洞。游客来来往往,接连不断,终日香烟缭绕,是个著名的佛教胜地。洞高113米,深76米,宽14米。在两峰拱形对峙的峭壁裂缝之间,依地势由底到高建有九层殿楼,设计独特,小巧玲珑,与天然洞窟融为一体,真是天造地设,巧夺天工!

从山脚登上石阶进入山门,只见两边塑着四大金刚,手拿武器,瞪着双眼,模样挺吓人。往前几步就是天王殿。正殿端坐着观音菩萨塑像,两旁塑着十八罗汉。在第七层左侧岩壁上,还有“一指观音”。洞顶有三处泉水,名曰:洗心、漱玉、石釜。泉水清冽,一尘不染。喝上一口,沁人心脾。抬头仰望,洞顶石缝中有一丝阳光透入,称为“一线天”。往洞外眺望,前面塔头岭右侧的双笋峰变成了双烛峰。左右两侧群山环抱,奇峰耸立。南侧是犀牛望月,北侧是金鸡独立。周围层峦叠嶂,连绵不绝;树木葱茏,青翠欲滴,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

在天王殿左侧岩壁上,可以看到六十年代邓拓游此洞后题写的一首诗:“两峰合掌即仙乡,九叠危楼洞里藏。玉液一泓天一线,此中莫问甚炎凉。”这首诗触景生情,内涵丰富。不仅概括了观音洞险峻、奇特的特点,充分显示了它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风貌,而且流露了作者当时隐藏在内心深处无法表露的心境。

从观音洞山脚向左走,上面依次有白云庵,雪洞,紫竹涧、古竹洞和长春洞等。白云庵在倚天峰脚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有五间庵堂,窗明几净,环境清幽,内有一座观音殿,佛像庄严肃穆。

观音洞左侧西北面山上有个洞叫北斗洞,洞形像畚斗,当地人俗称“畚斗洞”。因洞口对着伏虎峰,故名伏虎洞。后因道家礼拜北斗元君,而改名北斗洞。进入洞内,门口有个天井,天井前原为八仙楼。楼前有小花园,环境清幽。因年久失修,殿宇破败。八十年代末筹资重建,在八仙楼旧址上建成三间正殿。前殿名为凌霄殿,飞檐画栋,雄伟壮丽;后殿为大雄宝殿,巍然屹立,焕然一新。

北斗洞高大宽敞,洞内光线充足,冬暖夏凉,为雁荡山著名道教胜地,素有“洞天福地”之誉。凌霄殿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左侧是太乙救苦天尊,两侧四大神像,分别是道教中的四大天王——苍天、炎天、敬天和玄天。凌霄殿后面一幢是大雄宝殿。一楼供奉的是韩湘子、蓝采和、汉钟离、何仙姑、张果老、曹国舅、吕洞宾八大仙。左下方石罅中渗出的泉水,清澈甘洌,常年不枯,俗称“龙井”。大雄宝殿二楼是道士修身养性之舍,三楼供奉的是道教创史人老子塑像。

北斗洞洞顶左侧有一块挨着一块自外向内延伸的赭黑色岩石,中间嵌着一条虬曲的青色石条,犹如龙腹部鳞片,称为“青龙卧石”。对面北侧山上有一块形状像两只老虎依偎在一起的巨石,称为“伏虎”,那山峰称为伏虎峰。山上有一块突兀凸立的岩石,叫朱雀岩。洞内有“金乌玉兔”、“倒挂青蛙”等诸景。洞前群山环峙,奇峰耸立。举目环视,可见双伏虎,美女梳妆,金童玉女、金蝉脱壳等诸景。游完北斗洞,我们就到对面金鸡峰下倒灵峰古洞参观游览。

据传说,塔头岭北面金鸡峰下,原有一座寺院叫“灵峰寺”。寺院里有个净空和尚,专门结交官府,欺压百姓。没几年就将附近一大片土地占为己有,再租给人耕种。一年又一年,榨取了穷人大量钱粮。这一来,寺院越修越大,和尚也越聚越多。游客来来往往,热闹非凡。     

这净空和尚见寺院名气渐大,深得上下官府支持,便更加肆无忌惮、飞扬跋扈。他常纵容寺中和尚凶神恶煞般地出来催租逼债,当地老百姓恨之入骨。元朝至正元年(1341),因山洪暴发倒塌后,“灵峰寺”被压在峻峭陡立的乱石之下,在乱岩垒叠的巨大缝隙中形成了许多洞窟。几十年前,我们在雁荡中学读书时出于好奇,曾探访过倒灵峰秘境,发现洞内石壁晶莹光滑,凹凸不平;大小洞穴,迂回曲折;从上到下,洞洞相连;阴森昏暗,深不见底。有的地方非常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后来毕业后大家天南地北,各奔东西,就再也没有去看过。

在倒灵峰古洞山脚下,有凝碧潭、果盒桥、果盒岩三景。凝碧潭位于塔头岭之下果盒岩与渡船岩之间,方圆约300平方,深近10米。潭水碧绿透明,特别清澈,潭底的鹅卵石和游客抛下的硬币清晰可见。它像一块晶莹透剔的翡翠,镶嵌在灵峰入口处,非常惹人喜爱。

果盒桥横跨于凝碧潭之上,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北侧紧靠果盒岩,形状扁圆,像农家过去磨粉的石磨盘,俗称“麦磨岩”。中间有条环形裂痕,像果盒一般,因而又称果盒岩。在果盒岩上建有六角石亭,叫果盒亭,是游客赏景和歇脚的绝妙之地。

当地有首民谣:“金鸡叫,渡船摇,麦磨磨,瓜瓢舀,响板敲,老鼠逃,灵峰倒。”说的就是灵峰附近这里的景点。

从果盒桥上鸣玉溪北侧山脚沿着台阶上山,路傍有十二生肖石雕石像。洞口塑着一个小和尚,光着右脚,拿着吹火棍正在追赶前面这条叼着鞋子的小狗。这就是倒灵峰传说中的那个伙夫小和尚。据传说,有一年九月十九观音菩萨生日,灵峰寺和尚们大摆宴席。这时,有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前来乞讨,和尚们不仅不给饭吃,还放出恶狗咬他。有个烧饭的小和尚见他可怜,偷偷地捏了两块锅巴塞给他吃。乞丐也不道谢,只是说“金鸡叫,灵峰倒!”说完就走了。

当晚,在厨房里干活累了一天的小和尚,正脱下一只鞋子准备洗脚,突然窜进一条小黑狗,叼着他的鞋子就往外跑。小和尚连忙站了起来,光着脚板边喊边追了出来。刚追到寺院前面果盒桥上,金鸡峰突然“喔喔喔”地叫了起来。这一叫非同小可,立即招来地动山摇,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高耸的金鸡峰倒塌了。这些作恶多端的和尚连同他们的寺院,全被压在重重叠叠的岩石之下,只有那个心地善良的小和尚,成了寺中唯一的幸存者。

九十年代初,倒灵峰经雁荡旅游公司开发后重放光彩,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访民间传说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如今,倒灵峰古洞被开发后有云雾、透天、含珠、隐虎、好运、玲珑、凉风等七洞,供游客探险猎奇。

进入灵峰古洞,第一个就是云雾洞。左侧有一小水井,因内外温差较大,时常会透出云雾,故称“云雾洞”。含珠洞从里往外看,有一块珍珠似的岩石嵌在裂缝中,这就雁荡山四大宝之一的含珠石,故名“含珠洞”。好运洞中供奉着滴水观音,手中拿着净瓶在布施圣水。据说喷到圣水,能给人带来好运。

此洞幽深曲折,见不到阳光,摸不着底,犹如地下迷宫,但它冬暖夏凉,一旦进入洞内,身临其境,仿佛与喧闹的尘世隔绝,进入另一个清净的世界。每到夏天,洞外热气腾腾,汗流浃背,而洞内凉飕飕的,寒气逼人。而到冬天,洞外寒风刺骨,而洞内温暖如春,真是别有洞天!

走出山洞,登上洞顶东西瑶台,灵峰诸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眺望四周,群峰竞秀,青翠欲滴。俯视山下,峡谷中的鸣玉溪弯弯曲曲,如同一条银白色的绸带,一直延伸到真济寺。若遇上阴雨天,浓雾笼罩,奇峰怪石,若隐若现,美不胜收。此时此刻,灵峰境内,白茫茫一片,朦朦胧胧,犹如仙境,使人流连忘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