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豪放大家张孝祥的这首中秋词,被人誉可以比肩苏轼的《水调歌头》

(2019-10-03 22:54:19)
标签:

教育

分类: 诗词曲赋

一提起中秋词,相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的确,东坡的这首中秋词一出,号称“余词俱废”,这当然只是胡仔的个人看法,比如昨天介绍的辛弃疾的那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就是一篇“废”不得的佳作,而同样的,张孝祥下面这首《念奴娇·过洞庭》也是一篇“废”不得的佳作!

张孝祥这个人,无论是在人品还是胸襟,亦或是从才学和词风上,都和苏轼有着很多类似之处,但是,张孝祥绝不是模仿苏轼,他的词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创新,是宋词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颗耀眼之星。你看下面这首词,以洞庭湖上皎洁的明月和星云、辽阔浩荡的湖面为背景,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坦荡无涯、高洁激昂的艺术世界。

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乾道二年,张孝祥出任经略安抚使不久之后,因为受到谗言而被降职,北归途中经过洞庭湖,恰好又快到中秋佳节,作者在湖面上,看到浩浩江面和皎洁星月,由此激起心中无限感情,因而挥毫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的上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静谧而开阔的洞庭湖夜景。一般在诗词中,写到浩瀚的大江大湖时,总是将大湖的无边无际和自己一叶扁舟的渺小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人在自然中的微小。但是张孝祥却不这么写,而是通过月夜的美好景色,将自己与宇宙合而为一,以此试图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因此境界就一下子高了起来。

下片抒情自表。作者此时刚被贬官,但是扪心自问,回想自己的仕途生涯,敢打包票说自己是高洁无尘的,高洁到如冰雪般晶莹,毫无杂质。但是这种心情,却不是官场中的那些人能够知晓的,所以只好在这明澈的洞庭湖夜,让明月照进自己的肺腑!虽然有些凄凉和悲愤,但是却也表现了词人不愿被玷污的高尚品格。

张孝祥的这首词,由洞庭湖面而联想到宇宙人生,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实在是文学上的至高“妙境”!如果说苏轼的《水调歌头》是借明月而对人间的真情进行歌颂的话,那么张孝祥这首词就是借月光来赞美人世间的高风亮节!因此有着无穷的魅力。

晚晴名儒王闿运曾经评价这首词说:“飘飘有凌云之气,觉东坡《水调》尤有尘心”。当代一位文人也曾评价此词说:“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