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很旷达的一首诗,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诗词曲赋 |
红尘多扰,碧水温柔;人生有恨,清梦无痕。月下花树婆娑舞,无尽相思惹人愁。多少红颜往事,都如逝水东流;几番风雨兼程,恰似瑟瑟寒秋。时光静静地流淌,鬓发悄悄地斑驳,生命的旅途总有说不完的缺憾,唯有恬淡虚无,方能乐而忘忧。北宋的大文豪人生多舛,慢慢地学会了淡然。
寻春
宋代:苏轼
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
苏轼被贬黄州后生活艰难,为了生计,他放下士大夫的臭架子,再也不需要鸿儒书生看似风度翩翩,拿起镰刀和锄头,筑南堂,开垦东坡。后来又得到黄州郡守徐猷的庇护,访游近地,与渔樵相处。
至黄州诗人又后续有新交,诗酒唱和,时常自找乐趣,“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同时苏轼还参禅信佛,结交僧侣,手抄《金刚经》。苏轼在黄州时有几位朝夕相处的朋友,有一天春光明媚,几人结伴出城赏游,诗人感到春意盎然,于是即兴赋诗。
东风是春天的信使,眼前明明是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可是作者却故意说,“东风未肯入东门,走马还寻去岁村”,很显然这里的“东风”是借代仕途的春天,但诗人只是点到为止,却妙在不言中。“去岁村”三个字,表达出诗人对美好过往的深深眷恋,也暗喻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接下去作者不写寻春所获,却宕开一笔,忽出千古流传的警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人如侯鸟,感物而动;世事沧桑,梦去无痕。
鸿雁南来北往,从不懈怠,瞬息万变中,也不留痕迹。人如候鸟,有感而动,万千思绪,也只如春梦,时过境迁,了无痕迹。
苏轼遭被贬之后到处漂泊,唯有抛弃一切幻想,才能剪短所有留恋和烦恼,在“春梦了无痕”的虚无境地,方可解脱失意中难以消除的痛苦。颔联妙在虚实离即,“人似秋鸿”,实接首联;“事如春梦”,反照下文。诗人把人生进取、仕途抱负都看得淡漠,才有超然旷达、出郊寻春之举。
“江城白酒三杯酽,野老苍颜一笑温”,这里的“江城”指黄州,味道醇厚的江城白酒,笑意温和的野老苍颜,既可具体指这次春游的欢聚畅饮,也可概括苏轼在黄州的生活乐趣。前一年访故友,春意涌上心头;这一年出郊寻春,又有新朋为伴,酒醺颜面。山水自然之乐,人情朴野之纯,驱除了烦恼的往事,也冲淡了当时的困厄。
“已约年年为此会,故人不用赋招魂”,“赋招魂”,指宋玉因屈原忠而见弃,作《招魂》讽谏楚怀王,希望他悔悟,召还屈原。诗人是在告慰故人,我在黄州很好,你们不必为我的处境担忧,也不必为朝廷召我还京多操心。
苏轼对待突然来到的灾难,总是“随缘自适”,刚开始赴密州途中,他是“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依然有还朝的愿望。而贬去黄州,恍如隔世,经过这一次打击,他开始归诚佛僧,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苏轼在黄州醉心诗书山水,寄情新交故旧,迥异于失意文士的消极避世。诗人有一腔正直忠厚的心肠,一种开阔旷达的襟怀。东坡先生传奇般的宦海生涯,以及亦道亦释丰富的内心世界,不仅开一代风气之先,还是在诗词文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旷世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