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生命情感体验,谁最能令你感同身受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诗词曲赋 |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这一片景色曾引起我们多少遐想:一切都消融在水光月色之中,天地一体,无边无际。铺天盖地的潮水中,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澄明的宇宙里充满了灵动的生机。明月君临这个世界,将一切都收敛在自己的光芒里,于是宇宙中就只有月光:澄明而颤动着的空气,细密得若有若无的花林,还有蒙蒙眬眬隐约着的沙滩 它们使月光飘动、闪烁,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它们自己不存在,它们只是月光的某种属性,是月光的一部分。月光是完美的,它轻灵,通透无碍,随波而去,无处不在。
辛夷坞唐代: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山涧里,芙蓉花在自生自灭中,在永恒而又悄无声息的开开落落中,展示了瞬息和永恒的交融,从而漠视了人类生命的节奏,把人类生命活动排斥在这个世界之外。王维是佛家信徒,他用空寂之境无情地悬置了人类生命。
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在所有的烦躁和喧嚣都隐去之后,宇宙间纤尘不染,天宇才会如此空旷,江水也更加清澈。平日渺茫的天和水,在这一刹那间变得生动起来,真实起来。天宇连着树梢,那份空明真实得使船上的游子触手可及;而那轮永恒而变动不居的明月,也柔媚地依偎在诗人的身边。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诗人以一颗孤独的心,洞穿了此在人生古往今来的奥秘,而且,他就要捕捉着宇宙间最美丽的真实了,他的心也就要同天与月一样澄明起来了,那是一种自由,与天地同一的自由。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唐代: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李白对月亮的向往,是一种主动的意志追求。“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是一个人唱出的热闹的戏。错综杂沓的光影,既营造出一种迎来送往的幻象,也真实地指示着那旋转舞动着的不过是一个支离破碎的灵魂。一个人醒着,却刻意为自己演绎着幻觉,那是宁可沉醉,不愿醒来。在这热闹的孤独中,李白要坚持不懈地演出,没有观众,没有谢幕。这种坚持本身说明,李白明白自己的孤独处境,但却陶醉于这一处境。冷冷的月色就是李白孤芳自赏的光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对于苏轼而言,月亮既然是一个栖息之所,那么,久居琼楼玉宇就不得不承担着退避的歉疚,所以他能感到“高处不胜寒,何似在人间”。温润的儒家情怀,把苏轼的根深深扎在现实的土壤中,即使遭到挫折,即使通达人生祸福无常,也不能完全从心灵深处抹去对现实的留恋和希望。苏轼一辈子都在入世和弃世之间辗转反复。
遣怀唐代:杜牧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的繁华不让京城,更重要的是,来到这里的文人都会怀着流落他乡的感受,冶游的意味因此也就变得复杂起来,甚至迥然不同于京城。从“落魄江南载酒行”一句出发,我们能感到“楚腰纤细掌中轻”中除了自得和留恋外,还有放纵和自嘲之意。那么,身在池州的诗人在回味自己的扬州生活时,他所感受到的是艳羡呢?还是悲伤?或者说,扬州对杜牧来说,究竟是意味着冶游,还是漂泊?
定风波·自春来宋代:柳永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针线闲拈伴伊坐”,抚慰、安顿了柳永焦虑的心灵;但是,它又显得如此的苍白和软弱,反过来突出了人生的无常,使人领略到人生的悲凉。我们只有认可这个悲剧,因为悲剧是有意义的,至少,它把我们心中的焦虑,转化为一种悠长的哀怨之情;它把我们的荒诞感,转化为一种对人生的留恋和牵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