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郑介夫(宋·晏几道)

标签:
教育 |
分类: 诗词曲赋 |
与郑介夫
小白长红又满枝,
筑球场外独支颐。
春风自是人间客,
主张繁华得几时?
要悟透这首诗,先交代下历史背景及作者所处的事境和了解郑杰夫其人及与晏几道的关系。
郑杰夫即郑侠,少年时就受王安石赏识,长大当官后看到新法之弊,数次上书王安石,但不为王安石采纳。后来他将看到的流民到处扶老携幼、颠簸困苦之状,绘成《流民图》,直接上书宋神宗,惹恼了新党吕惠卿等人,对其进行迫害,并穷治平时同他往来、关系厚善之人。晏几道恰好同郑侠关系很好,两人政治立场相近,都看到了新法在推行过程中产生的种种弊端,大约在郑侠事发之前不久,晏几道写了这首诗,底稿存在郑侠处,或许谁都想不到的是,这首诗居然让晏几道免了一场牢狱之灾。
起句:
作者直白描写春天万紫千红,一片盛景。小白长红缤纷绚丽,开满枝头,一副得意,极尽春风盛态。作者采用借代手法。描绘当时新党得势的盛况。给读者铺开了一副新党极盛画卷,势不可档。从中也感受到作者的政治倾向态度和内心对世态的无奈,甚至悲凉。这样就引出了承句。
承句:
此时作者不涉其中,作一旁观者。只能是“筑球场外独支颐”。原来他正在筑球场外,手托脸颊,陷入沉沉的思考中。注意作用“筑球场”这个地点,是因为宋时筑球比赛分两队,极像当时朝堂上争斗不已的新旧两党,诗皆作者有意为之。他是在冷眼旁观,置身事外?还是内心焦虑,甚至惶恐不安?是为朋友命运?还是为自己利益?还是为国家前途?或许都有?或者只有作者自己清楚。我们也只有自己细细体味。此句与起句运用的对比,出现了一个事境的反差。一个“满”字与“独”,强烈地表现出两种态势的现状。表面实实对比,其实深层次的虚比才是作者所诉。这一实一虚,开合自如,可见作者功力深厚。作者到底支颐想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是否给出了答案。我们来分析下转句与合句。
“春风自是人间客,主张繁华得几时”
作者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得到的看法和结论:春风也只不过是人间的过客,如其它三风(夏秋冬风),顶多也就一季,还是“春风想常留,无奈夏不从”,没什么好得意的。这种拼命主张,极力维持的繁华政治局面,又究能延长几多时间?作者通过这种反问的方式,直抒胸臆,坦露示理。把答案告诉了友人,告诉了自己,也告诉我们。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运用借代,对比的表现手法把政治局面上,官场上的风云通俗地展现出来,并做出冷静的判断。托物言志,也把自己的政治态度隐于其中。看出了作者对当时的政治生态深刻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晏几道出身宰相之家,与官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官场上的险恶,仕途的诡谲,庙堂的风吹草动,人世的炎凉,他都敏感至极。作为一文人最好远离朝阙,临处江湖。但,他难以独善其身,通过此诗表于心声,言于心志。。
此诗我们抛开作者自身的体味深浅,个人政治态度倾向好坏新旧两党相争历史公论不谈。我认为此诗给我个人意义:我们不管什么处境,什么风云,什么顺逆。一切都会过去,不管主繁华的春风,还是肃杀的秋风,甚至冷恶的朔风。只要我的心态,心境好。谁都不能影响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外物只能主宰一时,不能主宰一世。我们只有心平气和,不宠不辱,不谄不骄。活好当下,人生自然出彩。这是题外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