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是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源地。雕版印刷书由隋唐五代发其端,至北南宋而鼎盛。雕版书的装帧由开始的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到背包装,宋以后出现了线装书。
一书多本的线装书还用纸板青布糊制成“函”收装,配以象牙别子。这种装帧,便于翻阅,不易破散,在我国书籍传统装帧技术上是最进步的,一直流行了几百年,因此“线装书”也成了我国古籍的别称。
近十几年,线装书有了较大量的出版。中国书店每年出版线装书二三十种,上海古籍出版社、江苏扬州广陵书局每年也出不少线装书。1993年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线装书专业出版社———中国线装书局。目前,这家出版社已出线装书近二十种。
线装,顾名思义是用线进行装订,是用线把书页连封面装订成册,订线露在外边的装订形式。在今天的书店里和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常常可以看见和接触到线装这种古代书籍的装订形式,其它的一些古代的装订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基本上已经难觅踪迹了。
我们今天的书,当把书芯拿走,封面、封底、书脊是连在一起,共同形成一个封皮。而传统的线装书是有区别的,它的封面、封底和书籍内页的尺寸相同。今天的书一般是竖着放在书架上的,书籍更强调在书架上的展示效果,因此也更注重书脊的设计。传统的线装书是横着放的,书脊就是书的内页纸张所自然形成的厚度。但是,线装书很好翻阅,阅读时很能摊得开,张合自如,而且很牢固。今天的一些古旧图书市场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线装书,书页已经发黄、残缺了,但是装订线还是很结实。
线装书都是用手工进行装订,加工一般都很精致,程序也较为复杂。传统的工艺流程要经过理料-折页-配页-检查理齐-压平-齐栏打眼穿纸钉-粘封面-配本册、切书-包角-复口-打眼穿线订书-粘签条-印书根字这一系列程序。
线装书出现于明代中叶,通称“线装书”。实际上在装订时,纸叶折好后须先用纸捻订书身,上下裁切整齐后再打眼装封面。线装书一般只打四孔,称为“四眼装”。较大的书,在上下两角各多打一眼,就成为六眼装了。讲究的线装,除封面用绫绢外,还用绫绢包起上下两角,以资保护。线装书装订完成后,多在封面上另贴书笺,显得雅致不凡,格调很高。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用简单的函套。精装书采用布面或用绫子、绸等织物被在纸上作封面,订法也较复杂,订口的上下切角用织物包上(称为包角),有勒口、复口(封面的三个勒口边或前口边被衬页粘住),以增加封面的挺括和牢度。最后用函套或书夹把书册包扎或包装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