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上午,河东大小学二年级部编教材课例研讨活动如期举行。刘宝华校长、侯文超校长、黄红丽校长及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第一节是魏艳艳老师执教的《大禹治水》一课。魏老师有过硬的教学素质,教学风格亲切自然,语言严谨活泼。整堂课教学设计精妙,教学节奏张弛有度,不疾不徐,过渡巧妙自然,对学生的评价丰富多元,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魏老师结合课后题,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教学过程中穿插洪水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洪水之猛,利用小组合作完成表格及教师板画的形式展现鲧和禹治理洪水的不同做法,突破了教学难点。对于文中提到的“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魏老师则引导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在此处进行补白,使学生成功步入角色,激起了表达的欲望,升华了对大禹的崇敬之情。做到了入境、动情、达理。
第二节课,闫卉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充满民族风情的展示课《难忘的泼水节》。她温婉的语言,深深地吸引了每位学生和听课教师。
小豆丁的课前三分钟演讲《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了伟人读书的故事。
闫老师制作的识字开花课件,让学生们兴趣高涨。寓教于乐,我们有办法。
课文知识快速答环节既检测了上节课所学又能带领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可谓一举两得。
整堂课,闫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抓关键语段感知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时的热情及泼水节场面的隆重热闹,并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体会周总理亲民、爱民、平易近人的精神,课堂扎实有效。
评课环节,老师们真诚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不吝惜赞美也不忌讳不足。通过研讨,我们达成以下共识: 1、重视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引领,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多走几个来回。 2、加强课文朗读的指导。注重学生“说”的能力的培养,大胆地把机会留给学生。 3、挖掘教材,找到言语表达支点的共性,搭建迁移运用的支架。
常言道: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在我校统编教材课例研讨活动的开展下,老师们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创新,以更加科学严谨的态度走入课堂,寻求基于学情、达成目标的最佳路径,促进实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