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83期(出版日期2021-6-15)

(2021-04-02 14:29:55)
(四川版)课文辅导
高少华    《望海潮》同步检测
王霞   《祭十二郎文》随堂练习
李莉  寸草心思报三春晖  合欢树照见母子情——《合欢树》浅析


 寸草心思报三春   合欢树照见母子情

                       ——《合欢树》浅析

李莉

《合欢树》全篇没有使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冲击情感阀门的强烈抒情的句子,平淡质朴,却承载了母亲与“我”的沉重命运;没有精心设计的情节,却迭宕起伏,让作者的心路历程直击读者的内心深处。

托物寄情是传统散文都喜欢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合欢树》也选取了“合欢树”这一意象,明代性灵派作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与此相似。作家以项脊轩来抒发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思念之情,但《项脊轩志》的语言更为精致与讲究,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珊珊可爱”。在这样的情绪波动里,作者更有一种放任的怀想。

《合欢树》的作者却不同。他隐忍内敛,不渲染母爱,也不渲染痛苦,将自己的情感隐隐地埋藏于他的过往之中。如果不深入体会,很难感受到作者的深沉情感和其变化。如文章开头一句:“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此句看似直白,其实表达也很隐忍。他以一个十岁毛头小孩子无忧无虑的口吻,快乐不拘的自然表述,让读者看到了母亲此时的状态:美丽、聪明,对生活热爱而惬意。当然,也呈现了“我”此时的状态:正在生活中像野马一般肆意成长。

“二十岁,我的两条腿残废了”!作家是最能让读者感受落差的好手。就这样一句没有感情波澜的话就把“我”忽然遭受锤击的事实赤祼裸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这也就是作家不需要抒情的原因吧,因为没有任何一句沉重的抒情比得上眼前呈现的事实。

我在千方百计地用各种各样的事情试图来逃避这一残酷的现实,而母亲却一直对我的康复心存希望。“我”深知,其实母亲即使丧失了希望,她也不能表露出来,为母则刚,她必须为儿子撑起一片天。 从这里来看,“我”双腿残废这件事母亲的打击,以及她所承受的痛苦远远大过“我”。这也是后来,作者在母亲故去之后,想到母亲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想起了那株合欢树的原因。因为在那个当下,“我”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自顾不及,无法感受到母亲的所思所想。

随着时间的消逝,当“我”能把自己的病痛慢慢地放远一点,因为获奖,“我”在文学的耕耘里找到了一点点慰藉,病痛不再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时,“我”看见了母亲,看见了那株合欢,看见了母亲的痛苦,也看见了母亲的希望。从给“我”找工作回来的路上挖来开始,它就被母亲寄予了希望,因为这株特殊的花草似乎与儿子的命运连在一起,所以,即使没有发芽,她也不舍得扔掉。后来长得茂盛了,她更认为是“好兆头”。这个“好兆头”与母亲的努力紧密相关,母亲从不曾放弃,虽然她对治好我的腿已经绝望,但她仍在努力地延展“我”对生活的希望,她鼓励“我”写作,她帮“我”借书,她冒了雨雪推“我”去看电影。当“我”终于发表了第一篇小说,虽然母亲不在了,但她种下的合欢树却越发茂盛起来,开花了,而且还荫蔽了他人。这株合欢,是作家寄情之物,更是母亲的寄情之物。

母亲终于成就了希望,“我”也成就了希望,母亲最大的希望当然是“我”。“我”似乎应该可以慰藉母亲了,我可以去见那株合欢了。可是作家终于没有让“我”去看那棵树,那棵树在孩子的梦里,也在“我”的记忆里。母爱的伟大并非我们所能回报的,还是孟郊最能体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祭十二郎文》随堂练习

王霞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不省所怙          怙:依靠

B.乃能衔哀致诚          衔:怀着

C.吾往河阳省坟墓        省:祭扫

D.得软脚病            比:等到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B.为虽暂相别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C.言有穷而情不可终      嫂常抚汝指吾而言曰

D.吾佐董丞相于汴州      终葬汝于先人之兆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A.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而视茫茫

C.将成家而致汝

D.图久远者,莫如西归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求斗斛之禄

B.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C.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D.吾与汝俱少年

5.下列各句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惟兄嫂是依

A.吾又罢去

B.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C.从嫂归葬河阳

D.汝殁以六月二日

二、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非敢缓也,盖有待也。

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自力于衣食,以长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其施于外事,吾不能知;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修泣而志之,不敢忘。

先公少孤力学,咸平三年进士及第,为道州判官,泗、绵二州推官,又为泰州判官。享年五十有九,葬沙溪之泷冈。太夫人姓郑氏,考讳德仪,世为江南名族。         

(节选自《泷冈阡表》)

6.下列各句中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子修始克表于其阡      克:完成,成功

B.至于成人              俾:使,让

C.尝夜烛治官书            烛:点亮蜡烛

D.求而有得耶            矧:况且,何况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B.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C.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D.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

                                                                                        

其居于家,无所矜饰,而所为如此,是真发于中者耶。

                                                                                      

 

《祭十二郎文》参考答案

一、1.D(比,近来)  2.D(介词,在。A项,副词,大概,恐怕/副词,难道;B项,动词,认为/介词,因为;C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3.C(例句,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夭折;A项,形容词活用做动词,保全;B项,动词活用做名词,视力;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D项,名词活用做状语,向西)  4.A(斗斛,微薄。B项,古义,成长自立/今义,创立,建立;C项,古义,多少/今义,几何学;D项,古义,青年男子/今义,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  5.B(例句为宾语前置。助词“是”将宾语“兄嫂”提前。A项,被动句;B项,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并前置,语序即“其又尤何”;C项,省略句;D项,状语后置句)  

 

二、6.A(克同“刻”,雕刻)  7.B   8.因此他去世时,没有一间屋、一垄地来庇护我们作为生活的依托,我依靠什么能够坚守节操呢?  他在家里居住时,从不矜夸虚饰,他做事情像这样厚道,这是真的从内心生发出来的!

《望海潮》同步检测

高少华

一、文化常识

秦观1049-1100),字      ,又字       ,北宋高邮人,别号邗沟居士、淮海居士,世称         。他的词诗词高古沉重, 文丽思深,是北宋         词派的代表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善诗赋策论,与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合称为                。代表作品有《鹊桥仙》《淮海集》40卷、《淮海居士长短句》(又名《淮海词》)。

二、阅读训练  

对本词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描写暮春景物:梅花渐稀,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在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

B.“金谷俊游” 三句指在金谷园同好友游春,漫步在铜驼街巷,雨过初晴后轻踏细软平沙。“长忆误随车”则是说,一直到现在还记得当时错跟了人家的香车。

C.在“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以一寻常“乱”字来形容词人因见眼前春色纷乱而心绪杂乱,设想奇绝,语意妙绝,极得前人称赏。

D.根据注释,可以看出本词多处用典,描写了词人当年在日间和朋友们一起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晚间又到园中饮酒、听乐,正是华年豪情,极尽欢愉。

E.全词使用了对比的手法,由眼前之景联想起早年之青春回忆,用昔日之盛况欢乐,反衬今日之落寞凄凉。风格含蓄厚重,语言华美精致。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杂 诗

曹 植

 微阴翳阳景,清风飘我衣。

游鱼潜渌水,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遥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游者叹黍离,处者歌式微。

慷慨对嘉宾,凄怆内伤悲。

【注】 阳景:日光。黍离:出自《诗经》,是周人缅怀故都之作,表达亡国之痛。这里取其感伤乱离、行役不已之意。处者:指故乡的亲友。式微:出自《诗经》“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此处取其劝归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云蔽日,清风吹衣,鱼游鸟飞,自然物象的变幻,触动诗人敏感的心灵,引发他无尽的感怀。

B.时处乱世,徭役繁重,服役之人长期不得归家,诗以“眇眇”状服役之地荒僻邈远,又显人物内心的愁苦无助。

C.役夫出发时严霜凝结前路茫茫,归家时白露已晞苦尽甘来,物候变换中寓含着人物内心悲喜变化的今昔之感。

D.九、十两句借典抒情,感怀深沉,游者和处者同心离居,一悲叹乱离,一殷切劝归,对举并写,倍显凄恻动人。

2.三、四句对诗歌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本题考查学生对于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识记作家作品,知人论世,有利于把握诗词的意蕴内涵。太虚   少游  淮海先生  婉约  苏门四学士   

二、D E(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需要学生在读题目、读作者、读内容、读注释等几方面入手,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手法及情感。A项本词开头三句描写的是初春之景;B项“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在“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包括在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C项在“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中,以一寻常“乱”字来形容春色无处不在,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设想奇绝,语意妙绝,极得前人称赏。

三、1C(苦尽甘来”“悲喜变化”分析错误,诗中从“严霜结”到“白露晞”的物候变化,凸显了岁月的流逝,烘托了役夫久役他乡的悲苦心情。)

2、(1)寓情于景,鱼儿在渌水下自在潜游,鸟儿在高天上振翅翱翔,它们自由自在、各得其所,这幕景象寄寓了作者对生命自由的喜爱与憧憬。

2)反衬下文行役之人身不由己、有家难归的悲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他们命运的悲悯和同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