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元通寳”折十钱

(2015-05-20 16:23:18)
标签:

“开元通宝”

折十

南唐

杂谈

        “开元通宝”折十钱

 

   “开元通宝”系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铸行的一种货币,是唐代流行时间最长,最重要的流通货币。但历史上,除了有唐“开元”及“会昌开元”外,还有闽“开元”、南唐“开元”、南汉“开元”等。特别是在唐”开元”和南唐“开元”的大钱币上,比较难以明确区分。

   现展示一“开元通宝”折十,见下图:

 

   “开元通寳”折十钱

   “开元通寳”折十钱

    直径: 40.32-40.69  mm    厚:2.08-2.65 mm     

    穿:9.54  mm    重:18.72克  

 

    此钱币为熟坑之物,出土后被早先得到者长期把玩。在前后边缘和文字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包浆。在“通”上和周边还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朱砂锈的痕迹,说明这是出土之泉。观钱币,无论是文字还是铸工,都是中规中矩。文字清晰,非常明显的欧阳字体,周圆廓正,地章平坦。穿口干净。地章和文字上还保留了一些浅绿的锈色,在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锈已入骨。钱币体的铜色发红并熟旧。

    按一般的看法,早期“开元通宝”(指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至玄宗开元元年(713年)的铸币),特点是:制作规整,文字轮廓纤细挺拔,字体偏小,“元”字第一笔短,“通”字走部三点不连,“宝”字贝部中间两划较短,与两竖不连。(这些这里基本都符合)。

    中期“开元通宝”是指唐玄宗开元元年至武宗会昌四年(844年)的铸币,特点是:制作规整,字体偏大,“元”字第一‘笔较长,“通”宁走部三点相连,“宝”字贝部中间两划较长,接近两竖。钱背或有纤细的星、月纹。(这样看,不可能是)

    晚期“开元通宝”是指唐武宗会昌四年以后,至哀帝天祜四年(907年)的铸币,特点是:钱体趋小,制作漫漶,钱背多铸有地名或“会昌”年号的简称“吕”字,背文位置很不规矩,深浅不一,钱背或有粗犷的星、月纹饰。

    同样是唐会昌以后铸的所谓会昌“开元通宝”钱,这一类钱总体而言,“其貌不扬”,但其中一样有珍品、别品,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开元通宝”背“太平兰大王”、背“兰”和三朵如意云纹,均属压胜类弧品。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通宝”背“太平兰大王”其中“开元通宝”四个字与现在展示的这枚,如出一辙。(可参看本博的《“开元通宝”背“太平蓝大王”》一文)。

    应该说到这里,就可以说问题已经解决了。此钱币为唐“开元”。

    但问题是,有人提出南唐也有类似的泉品。而且形制与之相仿。究竟是“唐”还是“南唐”,各有各的理由。我在下面附录中列出了三品,供大家分析参考。

 

    附录一:拍卖品

   “开元通寳”折十钱

    “开元通寳”折十钱

    成交价格:¥39,200 

    拍卖日期:2010年-11月-07日

    拍卖公司:上海老城隍庙拍卖行有限公司

    简介:“开元通寳”折十钱,铸造时间目前泉界尚有争议,一说唐铸、一说五代铸。此钱存世罕少,制作工整,极为开门。 注:已经上海世佳艺术品有限公司-古玩检测站进行金属成份检测,拍卖成交后将向买家提供有关数据证明 重23.45克

 

    附录二:拍卖品

 

    南唐“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一枚

    “开元通寳”折十钱

    拍卖公司:上海崇源艺术品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14-06-14

    成交价:5,060元

    说明 :南唐“开元通宝”折十大钱一枚,直径42.3mm,极美品

 

     附录三:拍卖品

     “开元通寳”折十钱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05-11-06

    拍卖会专场:陈达农收藏历代古钱币银锭

    成交价:4,400元

    说明:开元通宝折十,直径40mm,美品

 

    请泉友们鉴赏斧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