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奇珍---
“永隆通宝”“背闽月”
和“永隆通宝”背“闽月右星”
“永隆通宝”
五代十国时期闽王延羲永隆元年(公元939年)铸。《十国纪年·闽史》载:“王延羲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永隆四年(942)时,改国号为“闽”,故永隆通宝背“闽”钱也是“国号钱”。钱文四字,字体在行书、隶书之间。据今所见,永隆通宝有铜、铁、铅三种材质,绝大多数为铁钱,铜及铅钱少见。永隆通寳大铜钱为隶书体、对读,有多种写法,风韵古朴,颇有拙趣;背穿上有“闽”字和下月纹及星。因铸期短,铸量稀,存世量极少,属于古钱珍品。
丁福保先生编纂的《历代古钱图说》中,在永隆通宝目录下写到:“五代史闽世家,王延羲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十国纪年闽史,王延羲永隆四年八月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按今所见有铜铁二种。背上闽下仰月右星,又有穿上一星者。”
而马定祥先生在此批注曰:此永隆钱非铁质,实为铜,仅见。
华光谱先生在《中国古钱大集》中对“永隆通宝”是这样描述的:字文夸漫、古拙,制作不精,质浑重。并附录《药雨古化杂咏》一首可证其泉风格:“永隆风格率还古,八闽钱风质胜文,纵使真隶极摹拟,拙难学到易区分。”
在华谱中,载有背星月纹拓图一枚,系铁质,而另有一枚拓图称为“待考品”,并说明:“此品方若著《古化杂咏》、丁福葆(含戴葆庭)著《图记》均认铁。马定祥《批注本》批铜、《大系》亦认铜。因实物已不可一见、其币质究铁或铜?仍待深究,后定。又,此物铜者,多即是铁母也。”
由此可见,过去在钱币收藏家和研究者中对“永隆通宝”的材质是存有争议的。
中国历史上,共有三个“永隆”年号,最后一个使用的,是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延羲,时间为公元939—943年。
据《新五代史•闽世家第八》记载:“王延义,王审之少子也。既立,更名羲。遣使者朝贡于晋,改元永隆。铸大铁钱,以一当十。”
闽国,既是福建地区第一个独立的地方王国,也是从古至今唯一的独立王国。永隆通宝背面的“闽”字,则清晰地表明这是一枚正面年号、背面国号的合体钱。
"永隆通宝"有铜、铁、铅三种材质,目前已出现的大多为铁质。铜质铸币据说在全国各地的博物馆中,仅有两枚。而国内外所有知名的古币大收藏家,则无一得藏。
由于闽国的疆域偏僻狭小,铸造钱币的时间短暂,加之铸成钱品的数量有限;当时永隆通宝铜钱的发行量与流通量必然十分稀少;而千年之后,能够遗存下来的实物更是极其罕见。由此,导致近现代历史上,数位在文物收藏界颇有影响的古钱币收藏大家,对永隆通宝是否确有铜质币种,颇为偏执、存在争议。
其实,在南宋人洪尊的《泉志》中,对此已有明确记述:“余按:此钱径寸四分,重十铢四桑,文曰:永隆通宝。字文夷漫,制作不精,以铜为之。”
有资料披露,从1973年开始,在泉州三中和承天寺附近相继发掘出永隆通宝的陶范,此后数年,又陆续出土了很多永隆通宝钱范。2004年4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文,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出土永隆通宝钱范数千块,及诸多相关铸币器具,但却没有找到一枚永隆通宝钱币。
2004年,“永隆通宝”铸钱遗址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又建亭、立碑,以彰显“永隆通宝”铸钱遗址的弥足珍贵。
2007年,泉州钱币学会常务理事会决定筹建中国历代货币陈列室,并制定了以“闽钱”为重点的战略发展方针,派专人、携专款四处奔波,“踏遍中国的多个省市”收购历代货币。正式开馆后,展柜中陈列着成堆的永隆通宝钱范,只是没有一枚“永隆通宝”铜钱。
永隆通宝的铸造工艺为一钱一范,即一个泥范只铸造一枚钱币,成型后,就毁范取钱;这种“一次性”的陶范强制报废,在世界铸币史中是绝无仅有的。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烘托出永隆通宝钱币的珍贵与珍罕。
迄今为止,出现在国内拍卖会上的永隆通宝铜币共有三枚,皆为出土的生坑品相,甚至还有一枚内穿与外廓都有损伤的残币,但仍受到藏家大力追捧,均高价成交。
不过,近几年来此情况有了较大的变化,网络也可偶尔见到有相类似钱币图片出现。
现展示一“永隆通宝”“背闽月”,见下图:


直径:37.23-37.94 mm
厚:2.21-2.46mm
穿:7.01 mm
重:16.16克
附录:
1、拍卖品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07-11-11
起拍价:4,000至4,000
描述;五代十国闽永隆通宝背闽月铁钱(直径39mm),美品
2、拍卖品

拍卖公司:上海老城隍庙拍卖行有限公司
拍卖日期:2010年-11月-07日
成交价格:¥616,000 元
规格:3.95cm 重:40.75克
现展示一“永隆通宝”“背闽月右星”,见下图:


直径: 39.95-40.26 mm
厚:2.58-2.81mm
穿:7.61 mm
重:20.12克
此品为出谱之泉。正面钱文“永隆通宝”和背面“闽”与“永隆通宝”背“闽月”一脉相传,但这背面是“穿上闽、穿下月、穿右星”,这在华谱上没有记载。观钱体,铸工精美,周圆廓正,文字清晰,笔划挺括,无粘无连。地章平坦。最难得它还是鎏金的。这在网络公开展示中,很难见到。
附录:
3、拍卖品

估价:250,000至300,000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拍卖时间:2006-11-23 14:30
拍品描述:五代十国?闽永隆通宝背“闽”、下月、左星,直径40mm,华光普主编《中国古钱大集》记录一品背“闽”、下月、右星永隆通宝拓片,批注为“此品方若著《古化杂咏》、丁福保(含戴葆庭)著《图记》均认铁;马定祥《批注本》批铜,《大系》亦认铜;因实物已不可一见,其币质究铁或铜?仍待深究,后定。又,此物铜者多即铁母也。”,由此可见,此钱为创见品,极为珍罕,美品,难得
相关链接:
永隆通宝为闽王延羲永隆四年(公元942年)铸造,字文夸漫、古拙,制作不精,质浑重,附录《药雨古化杂咏》一首可证其泉风格:“永隆书法率还古,八闽钱风质胜文,纵使真隶极摹拟,拙难学到易区分。”
4、京川游侠博文的图片

在此引用了京川游侠的图片,表示衷心的感谢。
请泉友们鉴赏斧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