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珍泉之
“延祐三年背寳钞平一”和“至治元年”
“延祐三年背寳钞平一”
元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春正月,武宗崩,在位五年,寿三十一。继位者仁宗(武宗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仁宗改年号“皇庆”,二年后,又改年号“延祐”,
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帝崩,寿三十有六,在位十年。
仁宗即位时,下令使用纸币,禁铸铜钱。直到元顺帝至正十年(1350)才开禁。但为了赏赐、馈赠、供养、厌胜的需要,皇庆年间(1312-1313年)铸有少量年号钱。延祐年间(1314--1320年)铸有少量年号钱和纪年钱。其范围和对象一般是社会上层,贵族、官吏、佛寺等。
“延祐三年背寳钞平一”为仁宗在延祐三年所铸。华谱定级为二级、价8000元。为正用品。(由于元主要是使用纸币,也应为辅助币。--笔者)但也有人认为是纪寺供奉钱。
下面展示一“延祐三年背寳钞平一”。见下图:
http://s9/mw690/005RZLk5gy6PQsY9Tmpc1&690
http://s12/mw690/005RZLk5gy6PQt3AeBK4c&690
直径:20.10-20.47mm
厚:1.40-1.62mm
重:3.33克
整体看铸工不精,钱文漫晦。文字古拙。
“至治元年”
至治_(元):元英宗硕德八剌的年号 ,元年:1321年 - 末年:1323年,共计3年。
元英宗(公元1303年~1323年)中国元代第十位皇帝。元仁宗长子,名硕迪八拉。谥号睿圣文孝皇帝。自幼受儒家教育,通汉族封建文化。延祐三年(1316)立为皇太子,七年即帝位。在位三年(1320年-1323年),。
时仁宗母答己太后任过去被仁宗罢黜的权臣铁木迭儿为右丞相,相互勾结,排除异己,权倾朝野。元英宗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立太祖功臣木华黎后裔拜住为左丞相,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的势力。至治二年(1322)八、九月,铁木迭儿、答己相继去世。十月,立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精求治、一新机务。此后数月,曾采取了一些改革性的措施:广泛起用汉族地主官员和儒士,如张珪、吴元珪、王约、吴澄等;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罢徽政院及冗官冗职,精简机构,节制财用,行助役法并减轻徭役;颁行《大元通制》,以加强法制,推行汉法;清除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他们的贪赃枉法事件。这些措施遭到一部分保守的蒙古贵族反对。三年八月初,尚存的铁木迭儿余党、御史大夫铁失阴谋发动政变,密遣心腹去漠北,当月五日,元英宗、拜住由上都启程返京,途中宿营于上都西南20里南坡店,被铁失等刺杀,史称南坡之变。也孙铁木儿闻讯后称帝,是为泰定帝。
“至治元年”为元英宗铸造的年号钱。华谱有记载。定为六级、价500元。但此钱币直径只有15mm左右,在中国古代钱币中虽然不算最小也应该算比较小的了。(还有元代的大德元宝、延祐元宝、元顺元宝、至和元宝、穆清铜宝和承华普庆等等比它还小些或者差不多大小。这些小钱币基本都是元代的,其他年代的比较少见)。
下面展示一“至治元年”。见下图:
http://s15/mw690/005RZLk5gy6PQtHEzwYd8&690
http://s2/mw690/005RZLk5gy6PQtLgkb44e&690
直径:15.10-15.37mm
厚:1.43-1.59mm
重:1.65克
在元代这样小的钱币中,它的铸工应该算是规整的了。钱文“至治元年”四字为楷书,对读。字体清晰,无粘无连,实属不易。此钱币虽有展示,但也不多见。
请泉友们鉴赏斧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