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泉局“咸丰元宝背当百”之雕母

(2014-12-09 17:50:25)
标签:

咸丰元宝

宝泉

当百

雕母

杂谈

      宝泉局“咸丰元宝背当百”之雕母

                       ---咸丰精品之五

    在本人以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过咸丰年间共有宝泉、宝源等20多个铸造局进行钱币的出品。而其中宝泉、宝源两局的开铸量,占当时年铸币量的近80%。可见宝泉、宝源两局在咸丰年间的重要性。

    按当年清朝的体制宝泉局隶属于户部,而宝源局归属于工部。他们实际上是属于中央铸造局。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现收藏咸丰宝泉雕母二十七枚,包括小平钱十一枚,当十钱二枚,当五十(宝字从尔)五枚,当五十(宝字从缶)二枚,当百二枚,当五百二枚,当千三枚。上海博物馆各式雕母十三枚,其中五枚为李伟先捐赠,一枚为罗伯昭捐,一枚为景俊士捐。戴葆庭先后集得咸丰宝泉祖钱十三枚,包括伍文、拾文、当十、当五十、当百、当百牙样、当二百、当五百等,部分珍泉曾在泉币学社第127次例会上出现。此外《辽东泉拓集》收录有咸丰宝泉当十及当制五十祖钱各一枚,为三十年代辽东地区泉家藏品。(见关汉亨著《中华珍泉追踪录》)

    要知道,经由宝泉局出来的钱币每年有成千上万枚,可雕母却曲指可数。由此可知,雕母之珍贵。

    雕母为母钱之母。从下面的介绍中也可以看出雕母之珍贵和稀有。

    钱样(也有的称为“雕样”):根据钱币的设计要求,用上等象牙、锡、红木等材质精心制作而成的钱币样板,它的用途是呈送朝廷,供皇帝审定。由于钱样不能算作钱币,也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因此,它的存世量极少,现一般钱币交易市场上根本看不到它的踪影。

    祖钱(雕母钱,称:雕母):官钱局的雕刻工匠依据鉴定通过的钱样为范本,用优质黄铜精工雕凿而成的模子。祖钱文字纤细而挺括,笔划很清晰,地章光洁平整,绝无粘连模糊之处。从细部看祖钱还保留着手工镂刻的痕迹。送朝廷审定合格后,由官钱局开始翻铸,第一次翻出来的钱称为铸母钱。

    

母钱(铸母钱,称:母钱):由祖钱翻铸而成,较好地保留了祖钱的气韵,故质地厚重,做工较为精致,即使有一些微疵,经过修整后也完全可以铸出合格的子钱,母钱的主要特征是外径和厚度稍大于常品(子钱),但略小于祖钱。母钱铜质精良,也优于常品,内外轮廓较为光洁,由于经过冷加工,钱面上会有锉磨的痕迹,钱的边缘上还保留有拔模的斜度。

样钱:由朝廷颁发或各省提供的符合法规标准、供铸钱机构参照的样品钱,样钱系初铸准钱,是新铸钱中的精品,铜色符合标准,分量十足。

我国自宋以来就采用翻砂法铸钱。每当出新钱,官钱局的雕刻工匠依据鉴定通过的钱样为范本,用优质黄铜精工雕凿而成的模子即祖钱(俗称:雕母)。雕母文字纤细而挺括、细瘦。从细部看还保有手工镂刻的痕迹。

清代钱币数量之多、版别之复杂,远远超过了以前的各个朝代。清代的雕母钱,我们常见有乾隆通宝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同治通宝等。

在清的《皇朝文献通考·钱币考》一书中介绍,各省铸钱均须例由户局先铸祖钱、母钱及制钱各一文,颁发各省,令照式鼓铸之。鲍康在《大钱图录》中记载,雕母其穿孔非钱局人不

雕母的钱文用手工雕刻而成,非常精美。文字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有力。地章光洁,全身无铸造痕迹。穿孔大都是雕凿之后再锉光而成。雕母在铸钱过程中起规定钱式的作用,并在翻铸母钱时用于印模。雕母钱比同版流通的钱更大、更重,存世量非常稀少。雕母钱被制成钱模后取走,工匠用熔化了的铜液浇铸在钱模上,待铸币冷却后开模,取出铸币加工打磨光洁后即做成为母钱。

前面已经介绍,雕母钱体积比母钱和流通钱大,母钱又比流通钱稍大,铜质也较好。只是因为母钱是由祖钱翻砂铸成的,所以钱的外缘轮廓、字口都没有雕母深峻,各方面都比雕母逊色一些。

下面展示的是清咸丰年间,户部宝泉局“咸丰元宝背当百”之雕母。我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介绍,清咸丰年间的钱币有“通宝”、(计值十以下)“重宝”,(计值十以上到一百以下)和“元宝” (计值一百到一千)。这里是“咸丰元宝背当百”。见下照片。

http://s16/mw690/005RZLk5gy6Ofri5AQq9a&690

http://s9/mw690/005RZLk5gy6OfroblAyb6&690

http://s6/mw690/005RZLk5gy6OfrxoUZq70&690

http://s2/mw690/005RZLk5gy6OfrGuiz1d3&690




http://s7/mw690/005RZLk5gy6Ofs8ZnbE06&690

http://s14/mw690/005RZLk5gy6OfrXweY4d4&690

http://s5/mw690/005RZLk5gy6OfxpHOvF4b&690

http://s10/mw690/005RZLk5gy6OfxsnTcJ99&690

http://s4/mw690/005RZLk5gy6OfxypDU226&690

http://s3/mw690/005RZLk5gy6OfxBbzd852&690

  直径:53.60-53.75mm  厚度:5.79-5.85mm   穿:前,后为8.60mm,中间为       7.52mm  呈鱼脊背形    重:70.90克

  

    从图片上可以看到,无论是正面的“咸丰元宝”,还是背面的满文“宝泉”和汉字“当百”个个是细瘦高挺,字口深峻;笔画刚劲、清晰、有力。地章光洁平整。钱身周边及前后地章无铸造痕迹。历经150余年,穿口仍然十分的整洁。制作尺寸误差明显的小于一般的钱币。锈色分布自然均匀。呈现出淡淡的绿色。钱体规整无任何瑕疵。边缘轻微的磨损处,露出金黄色铜色。

    综观文字雕刻之精细,工艺制作之精美,的确表现出与群不同的雕母的风范。又因为这又是大直径的钱币,年代又不很久远,让我们能十分清楚的一睹雕母的庐山真目。实在是十分难得的事情。

    请泉友们鉴赏斧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