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春天》教学目标
(2015-03-15 17:03:37)
标签:
情感 |
分类: 语文教学设计 |
问题解决的对策:
第一,我们需要将课程标准和教材相互对照,认真思考:本单元、本文教学,在这个年级段,我们需要落实哪些教学目标?先从宏观上有所把握。
比如,四年级《触摸春天》,在我们认真做了文本细读之后,我们可以先看看课标对中年级的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
本段标准如下目标需要研究落实。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
键词句表 达 情 意 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象和优 美的语 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 运和喜怒 哀 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接下来,我们对照了本单元和本篇教材,确定本科书可以落实的教学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后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辨析、把握悄然的“悄”的字音;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如下词语:花繁叶茂、流畅、奇迹、惊讶、飞翔、缤纷、弧线、清香袅袅。
2、熟读课文,练习在复述的基础上,抓住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特点,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流畅、奇迹、飞翔、扑腾、悄然、拢、神奇的灵性等词语的意思,理解其对表现安静“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思想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表达特征;结合用词造句的准确特征和对表情达意所起的作用的赏析,感悟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所描绘出安静捕捉蝴蝶情景的画面美感)。
4、结合全文,体会作者议论部分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欣赏、赞美”的情感态度,深入体会安静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对出对画面美感的欣赏,对安静的敬佩和赞美。
第二、准确、具体表述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和目标达成程度。
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学习的目标的表述,往往比较概括、笼统,课堂上,一般教师难于观察和操作。我们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特点,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表述为本节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行为。
中年级,课程标准中“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体会关 键 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项要求,在四年级《触摸春天》我们将其具体地表述为: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读课后要求会认的七个生字,纠正悄然的“悄”的字音;通过查字典和结合上下文,理解如下词语:花繁叶茂、流畅、奇迹、惊讶、飞翔、缤纷、弧线、清香袅袅。3、结合上下文,深入理解:流畅、奇迹、飞翔、扑腾、悄然、拢、神奇的灵性等词语的表达出来的行为与情感特征,理解其对表现
“安静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思想所起的作用,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的表达特征;……】
课表中的一个目标,为什么分为1、3两项表述?这是因为:教学是有层次的,在初读层次,如果没读通课文内容,就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才能区研究这些词语所表现的情感态度、对表现人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这里需要强调:当教学目标表述为“指向学生学习行为变化”的时候,需要具体表述清楚学生学习行为变化,使之可观察、检测。
前一篇:2015年03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