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长,但愿活得精彩 ——《诗经·蜉蝣》的启示
标签:
杂谈 |
http://rwsy.gsres.cn:89/html/2014/10/141024224953687240134//141024224954155240135.png——《诗经·蜉蝣》的启示" TITLE="生命不长,但愿活得精彩
中国古人很早就有关于时间与生命的感悟,孔子曾经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以“白驹过隙”来比喻人生的短暂,而《诗经》中的《曹风·蜉蝣》在更早些时候就唱出了生命的不可琢磨: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采采衣服。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两千多年前,敏感的诗人面对只有一天生命的蜉蝣,不仅生出些许感慨:蜉蝣的羽翅,如透明美丽的衣裳,而我的心充满忧伤,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处;蜉蝣的羽翅,如俏丽明艳的衣衫,而我的心充满忧伤,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巢;蜉蝣光彩亮丽,仿佛穿着如雪的漂亮麻衣,而我的心里充满忧伤,不知哪里是我的归宿。诗人眼里的蜉蝣,翅膀透明,身姿轻盈,尾部的两三根细长的尾丝,婉如古代美女长裙下摇曳的飘带,即使在那么有限的生命里,仍然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而我们人类有着比它们漫长的多的生命,却不知走向何方。
蜉蝣的学名“Ephemeroptera”就是短促的意思,是最原始的有翅昆虫,生命很短促,但它在这短短的生命中,却绽放着绚烂的光彩。我们在哀怜蜉蝣的“朝生暮死”的同时,与永恒的宇宙相比,我们自己何尝又不是一只“蜉蝣”呢?宋代大家苏东坡认识到这一点,在《前赤壁赋》中发出感叹:“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时间是如此无情,每个生物的生命都不过是一场自顾自的表演,又何必在意在台上的时间长短呢!生与死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我们不用去嗟叹生命的长短问题,只要我们像蜉蝣一样,尽心尽力完成生命中的每一件事,就会把两点之间的距离走得更加精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