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5674、文章:格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2024-09-17 14:08:00)
标签:

文化

教育

格律诗的规则

分类: 文章


 


              文章:格律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是用来简单形容近体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方便初学者在写格律诗的时候进行自查、自纠,尽量避免出现格律错误。

但是这只是一种笼统的总结,我们要真正学明白格律诗的知识,首先要学会平仄基本格式然后会发现,这顺口溜总结方法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是正确的,但也有例外。

我们就用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来具体说明: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因为古时候入声字发音是仄声所以在这首诗中都是入声字,所以都标注仄

看首句仄仄平平仄,这是四大基础平仄格式中的仄起仄收格式。而我们如果系统地学习过古诗平仄知识,就知道格律诗总共也只有四种基础格式,这四种基础格式都是由首句第二个字定起,首句尾字定收,再通过规则推导出整首格律诗的平仄。

仄仄平平仄,根据的关系,我们得到第二句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再根据的规则,得到第三句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再用的规则得出尾句平仄。所以仄起仄收的正格应该就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我们看到欲穷千里目字却是仄声,但是因为这是处在句子的第一个字的位置,所以按照一三五不论之说,这只是平仄用字的灵活变通,并没有出律。

也就是说,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都是针对四种平仄基本格式和实际写诗中字词灵活运用来说的。

格律诗严格在于平仄交替、对、粘、押韵、对仗这些规则都必须遵守,但是就单句的平仄来说,最主要、最基本的就是平仄交替。因为汉语作为双音节词汇,两两交替发音变化是保证诗句抑扬顿挫的基本方法。所以如果一个句子平仄不是两两交替的,我们称之为失替,这是最根本的出律,除了允许的几种特殊句式和拗救句式之外,一律出律对待。

如何两两交替呢?我们看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是不是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的平仄正好是相反的?我们可以随便找出一首格律诗的句子来验证,没有不合格的。而五绝的二、四位置,七绝的二、四、六位置我们称之为律句的关键位置。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二四六分明这句话就完全理解了。作为格律诗的句子,在二四六位置上的平仄必须是相反交替的,分明就是要区分得清清楚楚,一点都不能混乱。我们可以去看所有的近体格律诗,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这是格律诗最基本的平仄交替规则。

同样,这也就给我们鉴赏格律诗带来了便利。如果一首号称五绝的诗,有哪一句在二、四位置上出现了同平或者同仄,也就是失替,那说明这位旧体诗人水平非常一般,甚至没有入门。

那么一三五不论是不是就是在一三五位置上平仄随意呢?从这句话的理解上来说是这样的.但是我前面就说了,所谓口诀、俗语必然有他不严谨的地方。

这句话严谨的是二四六分明一三五大的原则上是不论平仄,但是如果因为不论而出现了格律诗严禁出现的诗病,那也是不允许的,会造出律的结果。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黄河入海流平仄为平平仄仄平,如果我们不用,而换一个仄声字,比如大河入海流,听上去也不错,但是平仄变成了仄平仄仄平,这在格律诗中除了韵脚之外,整句只有一个平声,这就是孤平,是严重的诗病,这一句出律,就导致整首诗不是格律诗了。

这个标准,最基本的就是二四六分明一三五不论是在标准之上的相对灵活,不代表可以随意使用。

 

                (存根:本地磁盘E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